语文周记

时间:2024-11-02 18:41:00 周记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精华】语文周记8篇

  岁月无痕,流水时光,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触吧,是时候在周记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周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周记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语文周记8篇

语文周记 篇1

  《蘑菇该奖给谁》在教学生中,我首先问孩子们题目就是一句话,应该加什么标点符号?孩子们一看就知道。指导孩子读课文,并读出小黑兔“得意、不服气”的表情,和小白兔“难为情”的语气,全文的中心就是最后一句 “因为小白兔敢和高手比呀!”,所谓高手,指的`是技能特别高明的人,课文指的是骏马。兔妈妈把蘑菇奖励给小白兔,就是因为他敢和骏马这样的高手比赛,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通过朗读明白:敢和高手比才是最出色的。

  《骑牛比赛》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课文中描写了一位骑手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训练得来的,在教学时,通过指导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特别、兴致勃勃、挤满”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并借助插图的画面,来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骑手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的意思。让学生自己体会,印象更深刻。

语文周记 篇2

  妈妈,一直以来我想对你说,对不起——题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觉得有眼泪落在地上的声音,然后心一阵阵麻麻地疼痛。

  小时候的我懂事、听说,妈妈总以我为荣;亲戚朋友们也总夸我。

  青春期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经历了许多事,从以前的那个乖孩子变成了叛逆、在家不听话的“坏”孩子。

  有一次,我叫妈妈给我买件衣服,可是有好几次话到嘴边我都咽了下去。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对妈妈说:“妈,你给我买件衣服。”可妈妈却说:“你有那么多的衣服,又要买,不买!”我听了妈妈的.话后,不知我地火了,拍了拍桌子,朝她吼道:“不买就不买,你烦不烦啊,以后我的事不用你管。”说完后,摔门而去。妈妈对我的话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无奈地走开,我想她一定很寒心吧。

  夜,万般寂静,偶尔只听得见外面的阵阵风声。我的心情沉重极了。

  晚上,我起身去喝水,看见妈妈房里的灯还亮着。我走过去一看,妈妈正在灯下一针一针地为我织毛衣。在月光的映照下,我突然发现妈妈老了,以往平滑的脸上多出了几条皱纹。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也掺杂着几根白发。看着妈妈,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几天后,毛衣织好了,我看了看美丽的毛衣,又看了看妈妈,想起自己对妈妈发火,真的好后悔。可是“对不起”这三个字我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倾其所能,默默为我,这是母亲的爱。没有那么辉煌耀眼,也没有那么撼天动地,却是一直沉默而真实地存在。她站在背后,就像无声的黑白画面,温暖地存在。

  母爱是什么呢?应该是一本无方的书吧。

语文周记 篇3

  语文教师批作文,天经地义,义不容辞,不容推脱。

  可是,当您经历了280名学生以各种借口转学120名后,且这120名学生在全级280名学生的前二分之一以内,您会是怎样的心情。

  当今教育的无奈与悲哀。

  剩下的这160名学生无疑是我们这些走不出去、调动不了、蛰居乡镇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了。

  不用细说您也知道,这些学生又平均分成四个班,每个班中写作文能打眼、比较通顺的只有不到10篇,其余的简直说是惨不忍睹或目不忍睹。但是,偏偏是这样的学生,还要让你拿出成绩。不是妄想,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我不管,你一定要出成绩。不出成绩为你任课教师试问。

  于是乎,我就拼了命的.教,从拼音的声母韵母;从写字的先横后竖;从上课有问题要先举手,老师同意后才可说话等等等等,初中的老师又当了一回幼儿园教师,苍天眷顾啊苍天眷顾!

  牢骚归牢骚,学生的作文还是要认认真真地批阅。

  谁让咱是有良知有良心的教师呢?

  耐下性子,皱着眉头,强忍怒火,细细披阅。

  从一个一个的错别字,从不通顺的句子,从字迹潦草中,一点一点,一处一处,慢慢批改,慢慢订正。

  这其中的辛苦可是一般教师所能体会得到的?

语文周记 篇4

  今天,邓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怎么精彩呢?请你来到我们的课堂上看一看吧。

  老师在我们自由朗读、仔细默读课文《海豚救人》之后,宣布要召开“海豚研讨会”,请大家再按照学习提示做好准备。

  准备工作做好了,首先进行研讨会的第一个议程——“新闻发布会”。几名同学扮演被海豚救助过的人讲述被救经历。“韩国船员”甘利业做介绍:“我是一名韩国船员,就在我们求生无望之际,一群海豚……”我扮演“南非姑娘”,正有声有色的讲述着海豚救我的.经历,言语中带着对海豚的倾佩之情。“印尼船员”薛韬正描绘着他和同伴的被救经过……

  第二个议程“答记者问”开始了。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小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要当记者,问一问黑板前那群可爱的“海豚”呢!你看,“谢记者”正在拷问艾敏“海豚”:“为什么你们会有救人的崇高品质呢?”艾敏“海豚”捧着书,大步走向讲台,清了清嗓子,自信地代表家族成员回答到:“我们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我们对子女的照料天性……”回答完毕,“谢记者”满意地点头坐下。

  接着,“余记者”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海豚出生时头在后,尾在前呢?”这问题难住了其炎“海豚”,正当他冥思苦想,快要招架不住时,一只大“海豚”——叶磊抢先一步,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完美的回答使“余记者”心服口服。

  我的目光落在许琪“海豚”身上。她十分紧张,生怕“记者们”问到自己。看着许琪“海豚”那惊慌样,我决定“逗逗”她。我向胖乎乎的许琪“海豚”提问:“人类不是你们海豚家族的成员,你们为什么要救他们?”许琪海豚眉头皱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好一会儿才说:“嗯,这是因为我们……”由于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她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回答时语言不够流畅,我对她的回答不怎么满意。

  接下来是第三个议程“交流研讨”,议题是:如何加强人类与海豚的合作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下课铃响了,主持人邓老师宣布“海豚研讨会”结束时,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啊!一篇课文就这样快乐地结束了,多么生动有趣啊!我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

语文周记 篇5

  这个周末,学校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就是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为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毕竟妇女节刚过,忙碌中的.我们还没为妈妈做过一次家务。

  周六吃完早饭,我就要求开始为妈妈做家务活。一开始,妈妈为了不耽误我的作业效率,就没有答应。但经过我的再三申请,她终于答应了。

  第一个任务是晾衣服。中哦间妈妈端了一大盆洗好的衣服走过来,我接过它,便利索地干了起来。首先要晾的是放在最上面的袜子和短裤等小物件,这些小衣物都有一个专门的晾架,会儿就搞定了。

  接着是妈妈的睡衣和我的棉毛衣裤。这些衣服都被洗衣机洗得纠缠在一起,像粘糕一样,很难分开。为了不让衣撑坏领口把衣架塞进衣服里去时格外小心。

  衣服晾好了,我又开始擦家具。客厅桌子与阳台非常好擦,因为这些地方都很干净。但电脑桌子却不一样,上面的污垢很难擦去,费了我好长时间与力气才完成。最后是低柜与书橱。为了使擦后的水干得更快,我边用抹布抹,边用纸巾擦,这样一来既能擦干净,水干得又快。

  接着,我又换了垃圾袋,扔了垃圾,又把一些废纸送进了仓库,还把羽绒服送进了干洗店。一个上午,虽然没有做太多的事情,可仍感到一丝疲惫。我终于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

  以前,我一直认为脑力劳动是最辛苦的。原来,体力活也不是轻松就能完成的啊!

语文周记 篇6

  “唉,这牙一天不拔下来我真是一天不得安宁。”我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会儿不是又在我的嘴里作祟了吗?我实在忍受不了那颗牙在我嘴里无法无天。于是我使出吃奶的劲儿,拼命摇着那颗牙,可摇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摇下来,反而疼得更加厉害了。就连吃饭也成问题了。

  到了晚上,我连喝水都觉得疼痛。晚饭以后,看到我这痛苦的样子,爸爸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把‘干掉’。”说完爸爸找了一根长线,小心翼翼地把那颗牙齿系住,又打了个结。然后迅速地用力一拉。不知是牙长得太牢了,还是爸爸拔牙的技术不太好,那颗牙居然还是稳稳地在那里。而我已被折腾得泪流满面。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心疼。她一边安慰我,一边对爸爸嘀咕着什么。爸爸也只好偃旗息鼓了。回到自己的房间,我耐心地继续摇着那颗牙齿,摇了很长时间,那颗折磨了我好长时间,那颗带给我许多痛苦的牙齿,终于离开了它占领的地方。

  看着那颗被我摇下来的可恶的'牙齿,我好像是一位打了胜仗的战士,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语文周记 篇7

  在教学《春笋》时,首先让孩子们理解什么叫“早春、挨、晶莹透亮、涌动、人流” 等词的意思。接着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用上“----还----就----”“-----像-----”说一句话。着重指导“挨、发”的笔顺。掌握很好!

  《草原的早晨》在教学时,让孩子带着问题读课文,“文中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草原上羊儿和牧民怎样?找出打比方的句子。”孩子们掌握很好。指导写生字时,个别学生把“牧”的.牛字旁写的不出头,“原”下面是小不是水。

  《练习2》照样子写话,指导学生按照“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怎样活动”结构形式把句子说完整。孩子们都能写出。但在《口语交际》中,写一段话送给妈妈。个别学生话写的太少,今后注意词语积累。

语文周记 篇8

  一年的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点简单的小结。

  首先,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的规范性;

  2、审题的准确性;

  3、答题的程序性;

  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七、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

  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八、管理至上,指导为重。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大量讲述;

  ②大量训练;

  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

  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

  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

  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

  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

  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

  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

  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

  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

  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考是一次检阅,高考是一位老师;它检阅着我们老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它引导着我们走向更正确的教学之路。它让我看到许多教学的不足和缺憾,同时以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未来的教学,我心中似乎越发清楚。

【语文周记】相关文章:

语文的周记09-19

语文周记09-28

语文的周记12-30

关于语文周记11-11

语文考试周记11-26

有关语文周记11-12

语文周记范文10-15

语文周记范文06-28

小学语文周记12-28

语文初中周记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