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初中作文锦集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初中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初中作文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中心”失分的原因。
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重点
1. 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中心”失分的原因。
2.能把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训练了中考作文的第一个专题——切题。从同学们的作文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在切题方面的得分要诀“审准题目,切合题意”及具体的方法。但大家在写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开头很冗长,拟题未扣话题,还有的同学结尾未扣话题点题,这些方面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克服,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今天我们进行第二个专题训练——中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立意明确,中心突出”作为其重要的判判标准,立意鲜明、新颖、深刻,乃是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掌握得分点的方法和技巧。
1.明题依体凸中心。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以写记叙文为例,可抓住记叙的线索,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这是做到立意明确的先决条件:二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与文章的`中心联系不紧,就影响中心的明确;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进行议论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画龙点
睛般活脱起来。
2.化大为小炼主旨。仅以话题作文为例,我们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拟题立意。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了“垢”,可泡出的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的道理。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要旨。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3.平中见奇出新意。常见的方法有:⑴“旧瓶装新酒”。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想、
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⑵“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⑶聚焦时代。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比如对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
4.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三、小组学习,结合病例文和自己作文实际分析在“中心”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
1、由于不用心审题,或对中心与材料的关系把握不准,致使少数文章脱离标靶,不着边际,或虽不完全脱题,但只与话题打了个“擦边球”,过于平淡。
2、因为不会炼“旨”,导致有些文章中心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后者笔墨不集中,行文过散;或思路不明晰,内容前后不衔接不紧密。
3、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点睛之笔,使立意缺少应有的高度。
4.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适合的观点。或看法偏激,或情绪偏激,体现在作文中,便是观点错误或态度消极或思想悲观。这些问题反映了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有了这些问题,作文自然不能得高分。
语文初中作文 篇2
一提起作文,不仅让学生头疼,也会让老师头疼。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中学,许多优秀学生有时见了写作文也会“一声叹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学困生”了,他们要么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更有的学生干脆不写。问其原因,他们都是振振有词,不会写或者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要想让他们说爱写作文还真是不容易。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思索起来:“是啊,他们本身写一两句话都不容易,要他们流畅地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难啊!”但是有没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也有话可说呢?通过平时在写作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尝试,我摸索出了几点激发“学困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一、选取贴近生活的“学困生”关注的素材。“学困生”总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不闻不问甚至睡大觉。可是一次训练“缺陷也能变成长处”这一作文时,我问同学们有哪些材料可选,前面的同学纷纷举了贝多芬等经典名人事例后,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一些热点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鸦雀无声时,坐在最后的最调皮的大个子韩清同学扯起嗓子喊了起来:“火箭队的布鲁克斯,他在nba里算个子小的,本不适合打篮球,但他作为得分后卫身体灵活,速度快,带领火箭队打败了强大的湖人队!”我一听,感觉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像他这样的学生关注的适合写作的素材么?于是我马上对他加以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在以后进行作文选材时,因为这些“学困生”对热点事件比那些“优秀生”更关注,我就经常让他们说一说有关热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又为其他同学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时没有关注的热点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学困生”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素材来发挥他们的潜力呀! 二、引进多媒体等“学困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 针对许多“学困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我尝试着把多媒体教学适当引入作文课堂,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多媒体对学生而言还是新鲜事物,更具新鲜感,自然怀有一种猎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如我在教授《热点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这一内容时,针对08年很多省市的中高考作文出现了汶川地震有关的内容,我就结合这次地震中感人的人物和事迹,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相关文字,图片,诗歌等,通过分类组合,配上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连那些平时上课就无精打采,左顾右盼的一些“学困生”看到这些画面后也都鸦雀无声,有的甚至开始抽泣,学生对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这些写作上的“学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运用,更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间大爱和真情,激发了学生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这样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特别是让那些“学困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来。
三、尊重“学困生”个性,引导他们讲真话,抒真情
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路、立意都无法选择。这样的作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下去,而“学困生”们总是要么写一些停留在小学生水平的假大空话,要么干脆不写。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训练《老师,请你__》时,一位平时一写作文就睡大觉的学生写了一篇《老师,请你也多关注我》,针对教师只关注前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管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老师的眼光能多看他们一眼。整篇作文可谓情词恳切,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觉得这篇文章相比来说有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原来,这些“学困生”并不是完全不会写作文,而是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为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话转,按照固定模式写。而“学困生”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愿跟着转。我就想,对于这些学困生,为什么不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他们也需要更多心灵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于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引导他们自由写作,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命题,尽可能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内心的想法,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作文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这样作文竟然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一课了。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慢慢尝试、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些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去发现、尝试,作文课对于“学困生”来说也不会再是一潭吹不起涟漪的死水,让他们也能够容易地对作文说一声“我爱你”!
语文初中作文 篇3
【评析】:这节课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来指导学生作文课,并进行有系统的训练,着眼点不仅仅是学生的一次作文,而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思考。
这节课设计合理,思路清晰。郭老师的作文课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课的`安排,抓住了提高学生想象力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积累的表像,让其重新组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个做法值得借鉴。
语文初中作文 篇4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宋老师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拿着电脑软件走进教室。我想:今天的语文课一定很生动。
宋老师习惯的扫视了一下四周,清了清嗓子,开始上课。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老师像一块磁铁,把我们牢牢地吸住了。
她一边将软件放入电脑一边说:“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只见她按了几下鼠标,电脑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生动的画面。同学们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了哪个细节。
只见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群小蚂蚁。它们正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搬运粮食,有的被、有的拉、有的推、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这是几只蝈蝈出现了,它们边作鬼脸边嘲笑好像在说:“你们这群笨蛋,这么热的天躲在大树下乘凉多舒服,干啥要干这么累的活呢?”蚂蚁并没理会,蝈蝈看见了又说:
“咱们还是别管这群笨蛋。”说完便飞到大树下乘凉去了。他们有的睡觉,有的扇扇子,有的唱歌,个个就别提有多自在了。转眼已是深秋,西北风呼呼地刮着,树叶一片一片的落了下来。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个个养得肥肥胖胖的。蝈蝈呢?有的被饿死,有的被冻死,还有得被饿得面黄肌瘦也不行了。
看到这儿,老师发问了:“夏天蚂蚁是怎样劳动的?蝈蝈又是怎样享受的?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同学们个个把手举的高高的。教室里像突然冒出了一片小树林,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请汪源回答。
汪源站起来自信地说出了答案。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说到这儿,下课铃响了,老师走出教室,同学们还沉浸在思考中。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你不付出就不会得到。我们应该学习勤劳的小蚂蚁,而不要学习只图眼前享受的蝈蝈。
这堂语文课真生动。我真希望每天都能在这样生动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
语文初中作文 篇5
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中,一直对语文有两种态度,有时,连我自己都无法察觉。但是,现在我终于察觉到了。
在小学,语文是我们全班同学公认的最不愿意学的一门学科。一年级时,语文的学习格外简单,老师也十分擅长与我们交流,只要有什么困难,老师都会耐心的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听懂;二年级时,换了一个语文老师,但只是与我们单纯的交流和讲题。但在我的记忆中,她都不怎么讲话;三年级时,我们再一次换了语文老师,不严厉也不太放纵我们,我的语文成绩可是第一次有明显的下滑;四、五、六年级是我语文成绩的最低谷,老师最后一次换了,换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女老师,她讲的课太乏味,太学术,只是单纯的文字讲述,而且还不笑,有时只对班内的.好学生交流交流,仿佛其他人压根不会进步一样,使我的语文成绩大幅度下降。同时,让我在小升初时,语文的“超短”发挥,让我的语文成绩向上也上不去。我开始厌倦语文。
到了初中,我对语文的态度渐渐改变,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月考的语文成绩使我重新燃起了对语文的希望。
在初中的第一堂课就是语文,我的心中充满着无数个语文老师的样子:一个幽默但又严谨的年轻教师;一个教学好但对我们十分放松的中年教师;或者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年教师……。各种期待在我的脑海中走过。突然,班主任走了进来,难不成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这让我难免有些小激动。他幽默搞笑,但又严谨认真,无异于是个好老师。于是,我对语文开始充满期待。争取每节课发一次言,认真完成作业,课下及时复习。在第一次语文考试中,我出乎意料的考了一百多分。就这样,我渐渐的喜爱语文。
我心中的语文有两个,前者是过去,后者才是我将来走的道路。
语文初中作文 篇6
(一)教师的思想观念过于传统
有些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能否取得较高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步骤进行设定,并交给学生应对作文考试的方法,使学生由以前自由的写作变成现在充满框架的写作,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写出的作文缺乏创造性。
(二)学生写作脱离生活实际
初中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在写作中有时会无话可说,但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又不得不写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时,学生可能就会抄袭作文书中的范文或者自己编一些内容。学生的`写作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造成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长期被动地写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不但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而且抑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语言贫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都学会了上网,而且一些学生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这些学生每天面对电脑,缺乏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语言积累量少,造成语言贫乏,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四)学生的素材缺乏新意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式,但是其写作素材没有新意。在写“一件最感动的事”时,学生经常写自己生病时母亲的悉心照顾;写“自己长大了”时,就写自己为父母洗脚……这些事例缺乏新意,很可能全班绝大部分的学生写的都是这些事情,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绩,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初中作文】相关文章:
语文初中作文10-07
语文初中作文12-03
语文初中作文06-20
语文初中优秀作文05-27
初中语文作文05-17
【精华】语文初中作文10-18
语文活动初中作文05-27
语文初中作文15篇10-01
初中语文作文评语07-06
【实用】语文初中作文9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