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03-30 11:19:09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找圆形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

  云鹰友好小学余志明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b)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习,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习。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习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习,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习: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习: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习。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习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习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习。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习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平;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1、同学们,这是数学王国的小猴子给大家送数学宝贝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2、这些东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3、玩游戏:谁能举出我说的名字的图形越多我就发给他一个智慧娃娃。

  好!同学们都想,那这样自己拿手中的图形说这是什么图形?

  4、检测一下是不是会认人,我举起图形的面,你说面的名字,(学生汇报贴在黑板上,再问一个,并写上名字)

  5、摸一摸你们手中的图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告诉大家(平平的,平平的面,也叫平面,他们就叫平面图形,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1、用手指着“边”这是什么?边,请大家跟着老师说三遍。

  2、用尺子碰碰你的手,说说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觉得疼呢?尖尖的叫角,念三遍。

  3、下面数学王国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帮他们解决,你们愿意吗?

  a、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个角,角都是()的。

  b、正方形有()条边,()个角,四条边都(),角都是()的。

  c、三角形有()条边,()个角。

  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个,哪个组说得最多就奖给他们组一个智慧人。

  4、生汇报师填空。

  5、发现有不会的,对边相等,让学生对折纸片,长方形,上下对齐折,比一比上边和下边谁长?左边和右边呢?

  对于正方形,让学生摆火柴棒,用四根小棒摆出1个正方形,再把这四根小棒折下来比一比它们四条边谁长,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6、玩游戏找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角是直的并板书。

  7、听听数学宝贝的自我介绍,好吗?(放录音)

  8、闭眼摸图形。

  9、你们帮数学王国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那考考你们是不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请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0、这节课,数学王国的朋友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好,送来了一份礼物,想看吗?这是什么?(蜻蜓)对了,它是由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拼出来的,谁能说出来,谁说得多,我就给它奖励,注意还要说出有几个图形。

  11、那你们回送一个礼物,好吗?看谁用得最多,摆得最像,最漂亮。

  三、1、你学会了什么?

  2、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教室里有没有学过的图形的物品,给爸爸妈妈说说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朱德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习,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4

  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 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①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 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几?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书设计

  8 加几

  教案点评: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四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例1,通过观察小花图,看老师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8加几的凑十法是8和2凑成10.例2、例3,老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例4,老师引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三层次是抢答,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探究活动

  加法转盘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29

小班数学教案02-28

《认识时钟》数学教案12-18

语文小学一年级教学教案12-14

小学一年级日记(集合15篇)03-10

小学一年级日记(集锦15篇)03-09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总结08-17

《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03-02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01-07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