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6 14:37:33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集锦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集锦七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活动目的:

  1、结合百分数的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知识,认识储蓄的重要意义。

  活动准备:

  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

  4、每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通过预习,交流收获

  1、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出示例题:

  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

  (1) 估算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

  (2) 论证

  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究竟是哪种收益大?

  (3)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 50002.54%380%=302.4(元)

  国债 50002.54%3=2348(元)

  348-302.4=45.6(元)

  (4)讨论

  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

  2、出示情境题

  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

  (1) 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 小组交流,共同探讨

  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

  (3) 选择方案,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议一议

  (1) 联系实际,说出想法

  师:如果作为你自已有1000元,根据你及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 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

  2、问一问

  (1) 联系实际,提出质疑。

  师:在生活中,存钱取钱时,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你家遇到过什么特殊情况?或者,你有什么新问题?

  (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你知道怎么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总结本课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大众数学思想。

  为了体现活动的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要讲一段小猫钓鱼的故事。

  一、小猫钓鱼认识平均数

  1、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猫兄弟到河边钓鱼。两个小时以后他们每人数了数自己的鱼,大虎钓到7条鱼,二虎也钓到6条鱼,只有小虎才钓到2条鱼,你能用圆形代替鱼,摆出他们钓鱼的条数吗?(竖排或横排摆都可以)

  2、小虎一看自己钓得这么少就哭起来了,原来猫妈妈说,今天谁钓鱼钓得最少就不能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二虎突然说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让三个人一起去观看卡拉OK比赛呢?

  3、怎样才能让每个人的鱼同样多呢?用圆片摆一摆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三个人的鱼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个人也可以得到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这种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

  方法二:大虎拿出两条鱼给小虎,二虎拿出1条鱼给小虎,这样每个人都有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

  5条是大虎钓鱼的条数吗?是二虎和三虎钓鱼的条数吗?我们给他起个名字,5条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钓鱼的平均数,我们可以说他们平均每人钓了5条鱼。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来她们也去钓鱼了,花花姐妹可是钓鱼的高手。大虎:“你们平均每个人钓了多少条鱼?”

  2、这是花花姐妹钓鱼的条数,你估计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约钓到多少条鱼?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钓了多少条鱼呢?

  三、歌唱比赛,理解平均数的必要性。

  1、森领卡拉OK大赛就要开始了,许多小动物都赶着去观看比赛呢!

  2、森林里好多鸟类都参加了比赛,最后的决赛是在黄鹂和百灵鸟之间进行的,让我们来看看决赛成绩。这是四位评委为黄鹂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6、85、90、93,当最后一位选手百灵鸟登台演出的时候,评委之一的猫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评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评委为百灵鸟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 比赛结束了,组委会正在做最后的颁奖准备,

  3、你知道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吗,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理由。

  4、黄鹂是4位评委打出的分数,而百灵鸟是3位评委打出的分数,因为评委的人数不同,所以算总分是不公平的,这个时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赛是取平均分来决定比赛成绩的。

  四、生活中灵活应用平均数

  看完卡拉OK比赛,三位猫兄弟觉得天气太热,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饮店买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难题了?(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雪糕呢?)

  这是小熊冷饮店本周前三天卖出冰糕的情况,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

  五、平均数的应用

  看完卡拉OK比赛,虎虎三兄弟回到家里看电视,突然他们被一则招聘启示吸引住了,(读招聘启示)森领国王足球队可是森林里最好的足球队,作为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大虎、二虎和小虎当然都想加入森林国王足球队啦,这是三兄弟最近5个赛季的进球数,你认为他们当中谁更有可能被森林国王足球队选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例2的三幅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给学生提供剪刀、长方形纸条、透明方格纸和硬币等一些工具物品供学生选用。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蓝彩笔,一支红彩笔。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在概念对比中建构面积的意义

  1.规范摸的动作,初步明了大小的意义。

  2.再次摸,体会大小。

  3.总结板书,揭示面积的.意义(板书课题:面积的意义)。

  4.拓展面的意义,巩固面积概念。

  5.自由列举,比比物体表面的面积。

  6.闭眼摸物体,辨析周长和面积。

  7.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学生判断是周长还是面积

  二、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研究

  1.由体到面,明确平面图形的面积。

  2.画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的面积。

  3.说一说校园平面图的建筑和各自面积的大小。

  4.比较几个省的面积。

  5.小组研究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6.制造矛盾,让学生解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7.练习数方格的方法

  三、及时总结,升华认识,形成经验

  通过今天的学习,当你碰到一些物体时,会注意观察它的什么?

  四、联想对比,拓展思维,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学习目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打算盘的姿势;

  学习内容:

  1、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拨珠姿势;

  3、学会拨1、2、3、4、5.

  学习难点:珠姐姐与珠弟弟的意义。

  学习准备:大算盘一个、珠姐弟的卡通图、1、2、3、4、5的珠像图、《森林幼儿园》挂图。

  过程:

  一、认识算盘

  1、发算盘;师生自我介绍;

  2、引出算盘,介绍算盘的作用;

  3、引出《森林幼儿园》,通过故事,向幼儿介绍房子的结构,认识珠姐姐珠弟弟,并了解其意义;

  4、《森林幼儿园》与老师的大算盘比较,引出框、梁、档、 珠,强调珠姐弟的意义;5、儿歌《认识算盘》“一把算盘四边框``````````”,并让幼儿在小算盘找框、梁、档、珠;

  6、教幼儿认识个位点和个位档。让幼儿上厕所,休息,手指操(手指变变变)

  二、 打算盘的姿势表演交警动作引出主题--打算盘也有正确的姿势,姿势正确了打算盘才会又快又好

  1、盘的位置(算盘放在桌子的'中间,距离桌沿一拳头远。)

  2、身体姿势:(有动作);练习:可用角色游戏(司令与士兵);教儿歌(打算盘,并不难````````)

  三、 练习拨1--5单拨数

  1、1--4的指法:右手放在个位档,左手放一旁,右手大拇指拨入1,食指拨去1、2、3、4拨入拨去同1的指法,边教边让幼儿跟着练习。可练习听拨、说拨,老师巡视检查。2、5的指法:右手食指拨入,拨去。连拨数

  3、游戏:打机关枪“啪、啪、啪。”(注意4变5的指法)

  4、出珠像图,并认识,注意区分1和5

  5. 作业:练习1--4.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加减法的联系,掌握十几减9的运算技能。

  2.能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5.在他人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具学具: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导入:今天是兔妈妈的生日,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准备为妈妈庆祝生日。他们来到大街上,各自去买一些东西。兔弟弟到了小猴开的一家“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开心极了,就对小猴说:“猴哥哥,我想买一些逃。”小猴说:“可爱的小兔,我只剩下一盒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桃?”兔弟弟说:“猴哥哥,我想买9个。”

  小朋友,小猴一共有几个桃?兔弟弟要买几个?你能把这些告诉同学吗?(学生交流)

  听了×××说的,你想提什么问题?谁能用三句话连起来说。(指名说)

  你们能用一个算式把小猴买桃的事表示出来?(学生回答后板书:13-9=4)

  那小猴是怎么从13个桃里拿出9个给了兔弟弟自已还剩4个的?让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猴吧!

  二.主动探索,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1.个体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操作。以小棒代桃,先摆10个,再摆3个,在13个桃中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

  2.小组合作。边操作边说。

  3.班级交流。你组什么好办法请介绍听听?(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操作边交流。)

  4.你最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

  5.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小猴只有12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2-9=□请你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计算。有困难的可用小棒摆摆。

  那如果小猴有16个桃,兔弟弟买了9个还剩几个?板书:16-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三.巩固深化,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兔弟弟买了桃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看到兔哥哥买回了方糕,买了几块方糕?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兔姐姐买了一些黄瓜,有几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这时,妈妈出来了,看到孩子们这么乖非常高兴,就拿出三个苹果奖励他们。小朋友你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吗?你只要答出苹果上的两道题那那个苹果就归你了。

  9+2= 9+5= 9+9=

  11-9= 14-9= 18-9=

  这三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

  (显示蚂蚁图)看,谁来了?他呀想跟我们玩游戏呢?你知道这个游戏怎么做的?(游戏)

  海洋里的鲸鱼也来凑热闹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要考考我们呢,你们有信心通过吗?

  做了这些题,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后交流,学生谈自已的发现教师随机揭题:十几减9)

  你们的发现太棒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

  看,兔妈妈捧着一个大蛋糕走来了,你发现蛋糕上插着什么?能用几句话告诉大家吗?同桌列式。

  四.

  今天我们一起参加了兔妈妈的生日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你有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数的整除复习(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数的分类和关系,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

  2.理解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概念。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区别整除和除尽、互质和质数、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不同。

  教学方法:

  边总结边练习(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确定研究对象自然数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整除知识(板书:数的.整除)

  你知道的数有哪些?我们研究数的整除时,这里的数是指什么数?(板书:自然数)

  二、研究自然数的分类

  1.提问: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

  生: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质数和合数。(板书:奇数 偶数 1 质数 合数)

  2.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奇数、偶数?什么叫质数、合数?质数和合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

  3.练习:判断对错

  (1)自然数可以分成质数和合数。 ( )

  (2)质数都是奇数,合数都是偶数。( )

  (3)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奇数。 ( )

  (4)把15分解质因数是35=15,3和5叫质因数。 ( )

  三、研究自然数的关系

  (一)整除关系

  1.提问:两个自然数之间会存在哪些关系?(板书:整除 互质)

  2.什么叫整除?(引出约数、倍数)(板书:约数 倍数)

  它和除尽有什么区别?(板书:除尽)

  约数、倍数表示的是数吗?(板书:关系)

  公约数、公倍数表示什么?(板书: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29

小学数学教案(15篇)12-3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02-28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4篇08-19

小学数学教案15篇08-15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3篇03-12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4篇05-21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三篇05-12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15篇)12-30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