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时间:2023-09-06 14:20:44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发回忆。

  师板书“海”。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对于海,有哪些事物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呢?(引发回忆,直入课文)[生:述,师板书第一个,老师提示学生大方、认真地写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浪花、海星、螃蟹、大虾](提醒学生注意“我”看到它们的时间是在……退潮时)

  (如果同学们忘记了那首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并进入欣赏歌曲阶段)

  完整课题:海水退潮时,人们在海边与这些海里的小动物们亲密接触的过程就是“赶海”。

  过渡:你想不想和这些小动物亲密接触一下呀?可惜我们不是在海边生长,不能亲身体验大海的美,作者杨谦叔叔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着很深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杨谦叔叔的文字,去共同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

  二、简单看生字。

  师: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很多带口字旁的字,想邀请你来一起欣赏一下他们,愿意参加吗?(趣味进入,消除尴尬)

  出示词语,重点指导读音、词性、表示的含义。[生读—感悟—练习]

  三、问题引领,精读课文

  1、问题引路,深入学习

  师:同学们的字学得不错。下面我们来读一下课文,边读边思考,“赶海”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生:有趣]教师随板:趣(抓文章基调:有趣)

  问题引领:现在同学们开始读书,读到哪想到哪,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画一画,想一想,并感受一下所体验到的不同乐趣。呆会用你的朗读来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相信你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闹着刚巧兴奋极了(童年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也说明赶海这件事情的吸引力)

  追浪花:兴奋极了(闹着、刚巧)

  摸海星:得意

  抓螃蟹: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捏大虾: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惊异。

  2、再读课文,领略赶海的乐趣

  过渡:是啊,赶海是这么有趣!摸海星,捏大虾,就算是被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也觉得高兴,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齐读第三段,再来领略赶海的乐趣。

  3、小练笔:难忘这片海

  师:在杨谦叔叔的童年生活里,赶海的`乐趣缤纷多样,而唯一不变的还是那片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海。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这片海还曾给杨谦叔叔留下过怎样的记忆呢?

  4、赶海是这么有趣!大海带来的乐趣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可是太阳已经偏西了,我们一起读……

  5、小结,升华:同学们,住在海边的人把大海看作自己的故乡,正因为大海用她博大的胸怀爱护着住在海边的人们,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所以像杨谦叔叔这样住在海边的人也同样(爱着大海,更爱着有大海的生活。)

  所以,作者最喜爱的一首歌,就是……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2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的草地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教师的综合表现,特做如下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渲染,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茵茵的草地,旨在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捕捉孩子兴趣的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指名读段落、教师引读、分角色读、多人次品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扫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进草地,去感受在草地上玩耍时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草地由衷的喜爱之情。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 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权利回归给学生,同时我能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我始终用我的微笑来感染着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节课我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我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去体会那份成功的喜悦。

  当然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有拼凑的痕迹。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当然这节课仍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进行锲而不舍的学习和实践,期待着有一天,语文课能因为我而多姿多彩,我也能因为语文课而魅力无限。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3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课件欣赏荷花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习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3、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4、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谈,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学,给“冒”换个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

  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8、小结指点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

  (二)、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1、师:现在你们想欣赏一下荷花吗?那就随老师的摄像机镜头一起到荷花池边美美地欣赏一下那多姿多态的荷花。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设,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的时候,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发出赞叹,可以相互议论。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2、学生观察荷花视图。

  3、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学生汇报。

  (三)分析品味荷花之美

  1、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观察,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么叶圣陶爷爷看

  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的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3、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自己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赶快行动吧,(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4、学生相互交流

  5、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

  读给他们听一听,把人的感受告诉我们。

  6、生:汇报

  片断a冒

  (1)师: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吧!(使劲)

  (2)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3)师:那还觉得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快)

  (4)师:那你能读出快的感觉吗?

  (5)师: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学生汇报(跳、探、钻)

  (6)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

  (7)师:叶圣陶爷爷在现场的话,他一定会为你们而骄傲的。课件展示荷花,冒出图片,学生观赏。

  (8)师:同学们,这就是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呢?

  (9)师: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片断b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1)、学生汇报:挨挨挤挤

  (2)、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多)

  (3)、生人来写a多b茂盛c当人来写

  (4)、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公共汽车、火车站、超市等)片断c(半开、未开、全开)

  (1)学生汇报(半开、未开、全开)

  (2)展示课件,学生观察

  (3)学生个别读、齐读。

  7、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8、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作者写出的荷花,才能有这么多的感受,作者写出的荷花太美,我就美美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学生读)学生齐读第三段

  9、师:你们读的太美了,这一池荷花也太美了,看一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你们也像作者那样,被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

  10、师: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

  11、展放课件,教师范读。

  12、师:可爱的孩子们,可爱的荷花仙子们,能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吗?

  13、学生展开想象汇报。(翩翩起舞梦)

  14、看课件,朗读表演

  15、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作者刚才为什么自己是荷花,现在却不是荷花呢?)

  16、是的,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现在我们美美地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17、学生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1、荷花开得很美,不过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她开的洁白、清雅、秀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以她为题材,吟诗作画。小朋友,这么美的荷花你们不想把她画下来吗?这么美的文章,你们不想把它背下来吗?下课以后,自己试着画一画,背一背。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分”的两种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读课文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大意的能力。

  2、学生从整体感受出发,抓住感受点品词析句,读中感悟、反复品味,从而享受语言的熏染、习得语言、发展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同一桩事可以各有道理,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的启示。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榕树生长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

  2、“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词“互相、尊敬、成绩、禁不住、忘恩负义、思索”等。

  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后提出不懂的词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解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究竟听哪一个人的才对呢?谈谈你的看法。”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引领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感受,找多名学生谈。

  4、激发学生想象:假如你见到了这株大榕树,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四、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

  1、回家再在文中找一些课后第三题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并积累到采蜜集中。2、将文中喜欢的词句也积累下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5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课题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具体如下:

  一、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五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引导教师领会素质教育、主题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强化重视“三个转化”、“三个想到”。“三个转化”即把新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各课的指道思想,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各课的依据,把教材内容的训练转化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途径;“三个想到”即想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想到“教为不教、学为不学”的教学目的,想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按年级段为单位,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开展集体备课,一年级以拼音教学、识教学为重点。二年级段以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重点。3——6年级以阅读、写作教学为重点。要求各自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定稿,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3、围绕学校的五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五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本学期配合学校教导处三次对位老师的背课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并在教研组内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4、立足课堂,抓好常规,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努力创新。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期初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进行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十月初,两次配合学校期末前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1、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骨干力量,是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为切实加强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紧紧围绕“三中心一主线”的课题,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特此,语文组要求每位教师以年级段为单位,经常相互听课(至少一次),执教者必须上交详案,听课者必须有听课、评课记录及课后反思。在此基础上,请选出一名代表,经过集体备课,上年级段的校级教学研讨观摩课。本学期,教研组组织了孙佩晶、李雪军,陈世叶、蔡侃侃四位教师进行了校公开课,课前上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年段教师积极发表意见,提出各种建议,使四堂课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并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去杭州、宁波、实小等学校培训、听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三、积极开展兴趣小组,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以年级段为单位,每班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具体安排:一年级以阅读,扩大识字量为主;2—-6年级以提高写作为主,每年级段教师集中制定教学计划,分工合作,有记载。

  四、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一年级段拼音(口试、笔试)的抽测。四、五、六年段阅读竞赛、全校写字比赛、一、二年级不定期写字姿势检查。三、四、五、六年级不定期作业本抽样检查,以竞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五、主要成绩

  1、被评为xx市名牌学科。

  2、论文有5篇获全国二等奖,8篇获全国三等奖。

  3、胡叔宏教师的口语案例《小白兔搬南瓜》在市交流。

  4、在市“小八仙”会师中,小博士、小记者、书法等都取得了二、三等奖好成绩。

  5、50多篇学生作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6、在市组织的新课程基本功操练中,孙春华教师获二等奖。

  7、在市组织的2—-5年级青年教师业务竞赛中,傅岳萍教师获二等奖。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能联系上下文现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3·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体会。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话了解人物性格或品质。

  2·理解“无主梨”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手拿一个梨,唱自编歌曲,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手中的梨。

  师:我们今天的故事就和它有关。板书课题,理解“无主”的意思。

  2·问:是谁不吃无主梨?许衡又是何许人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先自由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准,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提示:课文主要讲了( )年轻时,在( )情况下,也坚决( )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怎么会如此干渴呢?什么原因?

  1·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汇报读

  2·从哪个词看出他们干渴难忍?(学生汇报,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汗流浃背”“快冒烟”的意思。

  3·指导读出干渴的感觉。

  4·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恰在此时,一个同行的朋友突然发现了什么?(一棵高大的梨树)朋友们是怎么表现的呢?

  1·扫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朋友们表现的.句子。

  2·汇报朗读句子,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3·出示句式对比:

  (1) 一个同行的朋友边喊带叫,高兴地向前飞跑起来。

  (2) 一个同行的朋友,向前跑起来。

  (3) 大家一窝蜂地赶到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

  (4) 大家赶到树下,摘梨。

  体会每组中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以及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同时理解“一窝蜂”“争先恐后”的意思,并选用其一造句。

  4·仿说词语训练:争先恐后 黄澄澄

  师:朋友们这样兴奋,许衡呢?又做何表现呢?

  指名读句子,做动作,从句中能看出什么?

  (三)学习4—16自然段

  师:看到他这么做,你一定很想采访采访他吧?想问什么呢?

  1·默读这一部分,画出许衡说的话。

  2·指导读12、14自然段中的人物说话语气。

  3·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他不吃梨的原因是什么?

  4·学生回答,同时理解“无主”的真正含义。

  5·从许衡的话里,你能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师生分角色直接对话,后学生汇报。揭示:人物语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四、拓展活动

  1·你觉得他这么做傻不傻?为什么?说出你心里的真正想法。

  2·如果在生活中,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举个小例子说明。

  五、练笔

  写一段对话。

  情境:我很喜欢小明的一本童话故事书,就想借回家里阅读----

  可以在语言描写中体现小明的大方或小气。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3.检查自读情况。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5.多媒体出示生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字理析解生字.

  “拣”字,左形右声,指挑选。成语:挑肥拣瘦。形近:练、炼。

  “划”字字理教学

  “威”的字理教学

  “武”字的字理教学

  写字指导(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6.学生朗读课文。

  7.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1.凸现重点。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3.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5.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学习用较快地速度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体会娃丽的美好心灵,学习娃丽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娃丽事迹的感人,体会娃丽的内心世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封被邮递员投错了地址的信,你看到了会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信箱》,看看课文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的钥匙交给娃丽的.?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三)反馈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交流自学提纲里的问题。

  (四)总结

  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

  再读一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

  (五)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9

  【教材分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选自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所在第一单元以秋天为专题。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凝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山中深秋的美丽景色。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朗诵诗歌和品味诗句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双向互动,自主探索”的美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古诗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习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0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说清自身喜欢的生日形式和原因。

  2.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鼓励学生大胆陈说自身的见解,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以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来组织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推荐,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推荐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听与说的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随时互换的。要求人人参与,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过生日的图片以和本地过生日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今年几岁了?(绝大局部学生9岁,本地有逢1、3、6、9、15岁大庆的习俗)你是怎样度过你的6岁或9岁生日的?你都收到过哪些生日礼物?

  学生踊跃发言,老师要求学生说完整话。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感慨很多,发现有的同学生日过得热热闹闹,有的甚至风风光光,收到的`生日礼物也是非常的精美甚至高贵。当然也有的同学生日过得平平淡淡,收到的礼物也是平平经常。尽管过生日各不相同,但生日都饱含着亲友对我们的爱和希望。那么我们学生究竟应该怎样过生日呢?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合适呢?请看情景剧。

  二、创设情境,为口语交际作准备

  情境l:一学生过生日,大摆宴席,热闹非凡。(课件出示)

  情境2:一学生过生日,要求家长送这送那,但迫于条件,家长没答应,该生与家长怄气。(学生扮演)

  情境3:一学生过生日,与家长一道,在院子里种下一棵小树苗。(课件出示)

  讨论:你喜欢哪种过生日的方式?为什么?

  三、自主参与,小组内大胆陈说

  1.幻灯出示推荐的话题:

  (1)我们学生应该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

  (2)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

  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推荐讨论,要求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记下组内成员的意见,选出一名代言人,代表小组在班上陈说意见。教师巡视并认真听取个别小组的发言,进行恰当的指导。

  四、班内汇报推荐

  1.各小组整理自身的意见,理清条理。

  2.各小组代言人上台发言,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说话有条理,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到不插言,等他人的话说完了再发表自身的见解,以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每个代言人的表示还要作出公正的评价。

  3.给没有上台的同学一个大胆陈说的机会:针对个别小组的发言,大胆发表自身不同的见解。

  4.民主评议,选出最佳代言人,并陈说理由。

  5.教师给最佳代言人颁发奖品,以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五、拓展交际

  1.我们这里过生日都有些什么习俗?推荐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针对过生日铺张浪费大摆宴席的现象,发表自身的看法,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推荐讨论: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这样做,能达到减少“红色名片”的目的。

  3.学生将与家长推荐情况写在日记本上。

  教学反思:

  《生日和生日礼物》是语文乐园七“语文生活”的内容,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前准备阶段,我要求学生搜集本地过生日的一些习俗,学生非常有兴趣,完成得很好,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胜利地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示的机会。

  2.利用创设的交际情境,有效地组织交际活动。我创设了3个情境,两个是课件出示,一个是学生模拟扮演,这3个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如地表达和交际。

  3.注意点面结合,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保证,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我设计了小组活动,为了发挥典范的作用,我还设计了全班性的活动。这堂课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100%。

  4.注意双向互动。在教学中,我强调了听与说双方的互动,尤其关注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对能力,要求听的学生不能被动地听,要随时准备发表自身的意见,要求说的学生和时调整自身的讲话,防止重复他人说过的话。

  5.学生精彩的语言再现。例如:“我喜欢过生日时去照相,因为它能记录我的生长。”“我过生日喜欢

  里来许多客人,因为那天家里很热闹,而我是主角,我有众星捧月的感觉。”“我平时老是一个人玩儿,很无聊,但我过生日时家里会来几个小伙伴,我就不觉得孤单了。”“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显示出我热情好客。”“我不喜欢家里来很多大人,因为他们一来就打牌。”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1

  一、 游戏互动

  选用两组扑克与学生游戏互动,让学生体会到策略的重要性,为学习课文作准备。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田忌赛马》,并给课文分了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回答: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相机板书:田忌 孙膑 齐威王 反败为胜)

  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同学们的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1、孙膑用什么方法让田忌反败为胜的?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

  三、新授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一、第三、第四段)

  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自由朗读、用线画出这次比赛的过程及结果、让学生当解说员用“首先、接着、最后”说一说这场比赛的过程及结果、指导朗读(相机板书:垂头丧气 得意洋洋)

  2、学习课文第三段(第13至17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用图表表示出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及结果、指导理解“目瞪口呆”(相机板书:目瞪口呆 喜出望外)

  3、学习第四段(第18自然段)、齐读、解决第一个问题(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使田忌反败为胜的'。)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二段第3至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孙膑说的几句话

  2、逐句分析,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指导朗读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分析课文中三位主人公在比赛中的表现

  2、思考:为什么只有孙膑想出了转败为胜的办法?

  3、你想对 齐威王 孙膑)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2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六、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七、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 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4. 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亲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时心情怎样?

  2、是啊,分别是伤感的,可是伟大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别了亲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3、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

  (1)理解“九月九日”

  (2)理解“忆”

  (3)理解“山东”

  2、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过渡:是啊,作者在重阳节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亲人,那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感受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

  2、这首诗感情真切,是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名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学习全诗。听清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并能给生字找个朋友。

  (2)想一想,从哪些诗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带读、齐读)

  (2)指名给生字找朋友。齐读

  (3)生字躲在了诗句中,你们还会读吗?齐读古诗。

  四、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你觉得哪句诗可以体会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学生读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大家都说这句可以看出王维的思乡之情,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说。

  (3)这里的佳节指的是――-那么,同学们,除了重阳节可以称为佳节,还有哪些节日可以称为佳节呢?那不是佳节的时候,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倍”是什么意思?

  (4)是啊,每当遇到美好节日的时候,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可见诗人平时也――――,

  (5)谁能把这种浓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呢?

  (6)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板书:独、异。)释:独,异客。这句话是说。(句意让学生说。)

  (7)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过渡:(填空:因为诗人―― ,所以诗人平时―― 每逢佳节就―― :看到长安菊花开,他会想到―― 的菊花盛开的样子;看到长安的亲人团聚,他会想到(谁干什么);看到长安的人们重阳登高,他会想到(谁干什么)。)

  2、教学三、四行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同桌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

  (2)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 点拨: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无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 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 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4

  《不合群的小蝌蚪》课文原文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中午,我和永明在池塘边看见一群小蝌蚪。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我对永明说:"我们想个办法,让它回到大伙儿中间去吧!"

  永明很快找来一根细树枝,小心地把那只孤独的小蝌蚪拨到蝌蚪群中。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我心里想:你这个调皮的小家伙,怎么这么不合群呀!我又一次把它拨进蝌蚪群里。可是,过了一会儿,它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我和永明都觉得很奇怪,就仔细地观察起来。我们发现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与那些成群游动的小蝌蚪有些不同。从体形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难道它们不是一家人?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请教老师。

  老师说:"你们看到的确实是两种不同的蝌蚪。一种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另一种长大后变成癞蛤蟆。青蛙的蝌蚪青灰色,喜欢独游。癞蛤蟆的蝌蚪又小又黑,爱群游。"

  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那小家伙不肯跟群游的蝌蚪在一起呢。

  《不合群的小蝌蚪》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科学态度。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结”的读音,理解有关词语。

  3、能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进义词。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用正确的方法读懂日记;懂得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理解什么是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理解有关词语。

  3、能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春天到了,大地复苏,百花争艳。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来了游玩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却发现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

  (2)读课题:理解“不和群”是什么意思?

  (2)导入: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和群”?学了课文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2、默读课文,初知大意,讨论:

  (1)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自学后检查

  (1)让学生说说这些字该怎么记?字型分析:孤、扭(笔顺)略。

  (2)指名接读课文,正音。(成群接队、闹别扭、调皮、觉得、难道、请教、略微)

  (3)作业本第一题。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现( ) 孤独( ) 确实( )

  (4)解释词语并造句:别扭、悠闲

  4、讲读第1段

  (1)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况?(人、地、时、事)

  (2)我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说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游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样游的?(理解“成群结队”)

  (4)“闹别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像闹别扭似的?

  (5)齐读

  作业: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科学态度。

  2。读懂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和群的原因。并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儿启示。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讲读第2段

  讨论:

  (1)为了让它回到大伙儿中间,我们想了个什么办法?(看插图联系课文说一说。)

  (2)用“————”划出写我把这只小蝌蚪拨进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拨了几次。

  (3)我们两次拨蝌蚪,结果怎样?用“﹏﹏”划出有关句子。

  (4)两次拨蝌蚪,结果是否一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一次:“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第2句:“仍旧”“从队伍中钻出来”,“自个儿”)

  三、齐读第3段。

  ①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难道它们不是一家人?

  它们一定不是一家人!

  ②“不是一家人”指什么?(不同类)课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说明什么?(能有根据地大胆地设想,但不轻易下结论。)

  四、学习第4段

  (1)他们的假设对吗?从哪能个词可以看出?(确实)为什么说它们不是“一家人”?

  (2)我和永明是怎样获得可靠的结论的?(请教老师)

  (3)创设情景:永明和我怎么问老师?

  (4)讨论:青蛙的蝌蚪和癞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读后表达:可以画图、可以填表,可以用语言表述。

  五、第5学习段

  “这样”指什么?我和永明终于弄清了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会怎样?以这种心情读这段课文。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跟时间有什么关系?(春天是蝌蚪活动的季节)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独游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七、综合提高:

  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家在外面,请你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儿启示;(讨论在启示中要写清什么?)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学反思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了两位同学在春游时,奇怪地发现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虚心求教老师才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文章线条比较清晰,语言富有童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习惯的好材料。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权力。

  一、在自主阅读中体会小蝌蚪的不合群。

  新课程标准指出“把多元感悟的空间还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元成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读中想象、读中探究,从而使学生的体验与创新能力得到落实。”因此,在解决问题“从哪儿看出小蝌蚪不合群?”时,我先让学生去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蝌蚪不合群的句子。因为这三个句子比较明显,所以在读了几遍后大部分学生能较容易找到。然后我出示这三个句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细细品味,从几个关键字词中去读懂“不合群”。三个句子中提供了相当好的语言环境,比如:孤零零、闹别扭、钻、仍旧、单独、自个儿等,通过朗读感悟,学生不仅能读懂这些字词的意思,体会这些字词在语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而且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个性飞扬。

  二、在语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语言的理解,也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不合群的小蝌蚪()地游。学生在发现“孤零零”的同时还可以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孤独、单独、自个儿”这些意思差不多的词语。那么在让学生体会汉语的丰富性,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个选词填空练习,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三、在“演演、想想、说说”中融进对生命的情感。

  长期以来,语文课偏重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分析,学生的全部语言活动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虽得以加强,但要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还必须丰富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如: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不合群时,课文中的永明找来一根细树枝小心地拨蝌蚪,字数虽少,但含义深刻。为什么小心地拨?是因为怕伤害到小蝌蚪。为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的可贵品质,我请学生学着永明他们的样演一演。在这个教学环节时,我因为没有考虑周全,只是想让学生模仿着演一演小心拨”,体会作者对小蝌蚪这一弱小生命的爱护,所以只准备了一根细木棒和一根粗木棒,还有一块橡皮代替小蝌蚪。在请第一位学生上台表演时,那个小女孩挑了细木棒,却突然说:“应该还有一群蝌蚪。”那是我事先没有考虑的,对这个课堂上突然生成的现象,我知道不能就这样草率过场,我应该尊重学生,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有道理。所以我马上表示歉意,并满足了学生提出的要求。这个小女孩非常高兴,表演地也很认真,一边表演还一边解释为什么选“细木棒”,为什么要“小心”。然后再读这个句子,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把情感融人进去,达到很好的朗读效果。

  当然,往往设想是非常完美的,但实际操作却总是会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因为放得过开,照顾的面相对就比较狭窄,后面学生就照顾不全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取长补短。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02-02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6-20

小学语文教案01-02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09-28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01-19

小学语文教案【精】01-25

【荐】小学语文教案01-25

小学语文教案【荐】01-25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