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6 13:20:40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语文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⑵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⑵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初读课文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四、再读课文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

  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 指导自学。

  这座海滨小城将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 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

  三、 汇报自学情况。

  1. 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找出概括说明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的一句话,并指导朗读。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座海滨小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 小组合作学习。

  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滨小城的`?

  2. 课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座海滨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五、 展示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汇报:

  1. 作者通过描写天、天上的海鸥和云朵,海、海面上的船只等景物我色彩,以及这些景物在早晨时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大海的美。

  2. 沙滩的美主要通过描写贝壳的多,出海捕鱼队归来时的情景来表现的。

  3. 小城庭院的美主要写栽了很多树。

  4. 小城的公园美主要写榕树茂盛,给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好去处。

  5. 小城的街道不但美,而且很干净。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它干净到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六、总结。

  如此美丽又整洁的海滨小城究竟在哪里呢?

  感情朗读课文。

  七、复习巩固生字。

  八、布置作业。

  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观察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再说给同学听。

  13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 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成因,从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读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 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2. 检查读书情况。

  3. 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字形。

  四、 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 讨论课文记叙的顺序:让学生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来说。

  五、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读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 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点的一个词。

  3. 朗读第一自然段。

  六、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 放投影片,教师以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加以解说。

  (2) 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五彩池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交流,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2) 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 这段第一句话介绍了五彩池什么特点?

  ② 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开想像,体会五彩池的晶莹耀眼的美。

  ③ 通过导读、用手比划、简笔画,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等不同特点。

  (3) 讨论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水池还像什么。

  (4) 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 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课堂练习。

  1. 抄写生字。

  2.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1)、(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指名读。

  2. 指导朗读,抓住三个却字,让学生理解池水的颜色发生的神奇变化,体会作者见到这神奇变化时的惊叹。

  3. 小结:

  4.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2. 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这一自然段进行质疑。

  3.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池水颜色变化的原因。

  (1) 学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2) 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3) 小结讨论的结果。

  4. 熟读成诵。

  5. 说说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读出恍然大悟和赞美的语气。

  五、 总结全文,再次调动学生激情。

  看到这神奇的景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1. 学生自由发言,抒发情感。

  2. 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赞叹:原来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学生齐读。

  六、 布置作业。

  1. 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 向父母介绍五彩池,并说说颜色变化的原因。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一、导入新课

  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资料助读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1909-20xx),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丁卯年(mo)譬如(pi)朦胧(méng lóng)

  商酌(zhuó)鞠躬(jn)

  颠沛流离(pèi)感慨(ki)累赘(zhuì)拖沓(tà)

  2.生词注解

  生疏: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而不熟练。

  商酌:商量斟酌。

  修润:修改润色。

  恳切:诚恳而殷切。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帖:妥当合适。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作出榜样。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

  (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宣扬朦胧、顺势朦胧,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五、本文写作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词语搭配、读句子。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词语搭配、读句子。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音序查字法。

  教学过程:

  一、查一查 1、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到,当自己遇到知其音而不知其形、其义的汉字应选择音序查字法。 2、以“多”字为例,学习音序查字法。 (1)应在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栏中找到大写字母“D”; (2)在音节索引里找到音节为“duo”的汉字在字典正文的哪一页; (3)翻到那一页,就可以找到汉字“多”。 3、让学生在小组里共同查找汉字“奇、想、妙”。 4、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再补充几个汉字,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一读 1、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词语搭配就如给图画上涂上五彩的颜色一样美妙。 2、启发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快乐的心情”、“温暖的双手”、“温暖的话语”多指人的内心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复习音序查字法,读句子。

  2、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a) 指导学生复习音序查字法。 b)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音序查字法 生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师出几个字进行比赛。

  二、读一读 a) 引导学生读整个句子。 b) 引导学生仿照句子,说一说类似的句式。

  三、探究与发现 1、生自由朗读这首儿童诗,读准字音。 2、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小河的顽强。 3、师设置悬念,引出话题“小河到大海以后,他发现大海非常广阔……” 4、四人小组讨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全班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写一句或几句给妈妈的话,表达心中对妈妈的爱。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献给妈妈的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的关爱。

  二、你想说什么 1、指生说说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反馈、交流,师评议。

  三、写给妈妈的话 指导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自己的作品,抒发心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