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章中的字词。
2、 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文章内容。
3、品味文章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
4、感悟作者为信客树碑立传的原因,培养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信客职业品格,积淀人文素养。
难点: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品味语言特点,提升语言感知能力。
课型与课时安排
导读课,读思说写的训练与展示;一个课时完成。
课前准备
1、 自主学习生字词,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 搜集资料,查阅、整理余秋雨和信客的相关资料。
3、 师生共同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问题,写下所得与所惑。
课堂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几句话(他是《行者无疆 》,从书房《出走十五年》,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文化苦旅》 。在渡《霜冷长河》时,无意捡拾到一些《文明的碎片》,不禁发出《千年一叹》 。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进了《山居笔记》 。
),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了解吗?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信客》就是选自他的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
二、比一比,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1、分别找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认读两组字词 唏嘘 xīxū 嫉妒jí 晦气 huì 噩耗 è 猝然 cù 诺诺 nuò 呵斥 hē 诘问 jié 文绉绉 zhu 焦灼 zhuó 伎俩 jì 吊唁 yàn 跋涉 bá shè 颠沛 pèi
2、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写成语 长途( )涉 贫困( )倒
鸡零狗( ) 低( )顺( )
生死( )福 咬牙( )齿
3、在了解信客故事的基础上,为文章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梳拟文章的脉络。
脉络:为什么做信客?怎么做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后来怎么样?
三、想一想,探究几个问题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1)、老信客是信客走上这条职业道路的重要原因,不可不提。
(2)、通过对老信客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做信客的劳苦,路途艰苦。
(3)、强调做信客职业道德是讲求信字。老信客以自己惨痛教训,警醒年轻信客,同时又以自己丰富经验,给年轻信客指点。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为什么?
重点写了两件事,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这些都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的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四、说一说,品一品
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句:他看得太多,对于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课外语段辨别: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夫妻们在自己卧房里有时候免不了说玩话:小二黑好学三仙姑下神时候唱前世姻缘由天定,小芹好学二诸葛说区长恩典,命相不对。淘气的孩子们去听窗,学会了这两句话,就给两位神仙加了新外号:三仙姑叫前世姻缘,二诸葛叫命相不对。
四、随着社会的发展,信客这种职业早就消失,但诚信永远是做 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并为学校写几则诚信标语。
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从信客的身上汲取诚信的营养,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六、作业 1、推荐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
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将四部分文字再精简成寥寥数语,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读,读出故事内容
二、理解重点词语、句子
三、读出故事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精卫填海”导入
二、检查预习作业(课件展示,有疑义的地方师生讨论)
(一)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万仞(rèn)惩山北之塞(cheng)(se)荷担者(he)箕畚(ji)(ben)河曲智叟亡以应(sou)(wu)一厝朔东(cuo)(shuo)始龀(chen)
无穷匮也(kui)雍南(yong)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eng)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5、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直接)
(三)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意义
1、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担心什么今义:不值得)2、曾不能(古义:竟,却今义:曾经)3、损魁父之丘(古义:削平今义:损坏)4、年且九十(古义:将近今义:并且)5、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惩罚)6、聚室而谋曰(古义:家人今义:房屋)7、如太行、王屋何去何?(古义:把。。。。怎么样今义:怎样)8、汝心之固(古义:思想今义:心理)
(四)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及意义
1、冀州之南(助词,的)2、山北之塞(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3、出入之迂(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4、跳往助之(代词,指愚公家)5、何曲智叟笑而止之(代词,指愚公)
6、操蛇之神闻之(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五)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面山而居(连词,表承接)2、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
3、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4、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
(六)指出下列加横线词的活用类型
1、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
3、箕畚运于渤的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
(七)指出下列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
焉: 始一反焉(句末语气助词) 杂然: 杂然相许(纷纷)
且焉置土石(哪里) 杂然前陈(零乱的样子)
固: 汝心之固(顽固) 且: 年且九十(将近)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且焉置土石(况且)
(八)将下列省略句补充完整
1、一厝朔东(一厝于朔东) 2、帝感其诚(帝感于其诚)
(九)将下列倒装句改为一般语序
1、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2、告之于帝(于帝告之)
3、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三、读
1、自读课文,划分句读,有疑的地方画出,师生讨论
预设: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听范读录音
3、个别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听评
4、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语调、情感
5、全班齐读
6、全班背诵
四、思考、讨论,完成课堂练习
1、开头一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
其作用:
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就越突出,其精神就越伟大。
2、“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在”的作用:
“本在”一词为后文山被移走埋下伏笔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表现众人热烈响应愚公的倡议,;突出众人情绪高昂,场面热烈的`词语是:“杂然”
5、对于愚公移山,其妻“献疑”与智叟“笑”“止”所表现的态度是一样的吗?试分析
预设:
不一样,其妻“献疑”,是关心、担心,她并不反对愚公移山,她提出的是客观存在的困难,提出困难,是为了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使移山的理想变成现实。
愚公的“笑”“止”,是轻视、嘲笑,对愚公移山持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
6、你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有何独特理解?
预设:
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年龄又很小,他都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去帮助愚公移山,说明愚公移山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支持与拥护。同时与下文的智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7、愚公与智叟各是用怎样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的,试分析一下。
预设:
愚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对移山充满信心。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利益,认为自然是不可改变的,在自然面前表现的是无能为力。
9、本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预设:
愚公苦于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阻隔,决心平险,得到众人的支持,而智叟却竭力阻止。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二子背走了这两座大山。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有了既定的目标,就必须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取得胜利。
五、拓展练习
(一)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预设:
1、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大山背走,这个神话结尾烘托了愚公的形象,说明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
3、这种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很难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二)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预设: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出入方便,而是要移走两座山,开出一条路,让山里的人走出去,山外的人走进来,搬家只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行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看出了相对有限的困难和无限的人民力量的关系,他目光远大,认为移山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搬家只是静止地看问题,目光短浅。
(三)对于“愚公”“智叟”这两个人的名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
具有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只有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色调,而且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六、附板书
其妻-献疑(关心、担心)
愚公(轻视、嘲笑)智叟-笑而止之
子孙-杂然相许
(支持、参与)
遗男-跳往助之
课后反思或意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认识生字词,初读课文,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难点: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段兰国鼎立的时期吗?老师知道你们特别爱读书,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崇拜的三国人物?
(学生自由发言:周瑜、张飞、曹操、诸葛亮……)
2、.的确,东汉末年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期。智慧、胆识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表现人物超常胆识、智慧的课文,即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计》。
(板书课题:空城计)
3、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练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4.试一试,这些生词你能读准确吗?(学生轮读)
课件出示生词:魏国诸葛亮抵抗兵卒扫帚吩咐疑惑撤退丞相埋伏心惊胆战尘士飞扬轻松自得迷惑
二、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1.同桌每人→自然段轮读,互相检查二F朗读情况。
2.同学们能够把课文读通顺了。
下面,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不懂之处,做上记号。(学生自主阅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
4.下面我们就请各小组汇报→下,你们读懂了什么?
汇报要点:
(1)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的'叙述顺序。(起因一一经过一一结果一一揭秘)
(3)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疑惑、心惊胆战、尘土飞扬……)
(4)对人物的初步评价。(诸葛亮遇事冷静,有胆有谋;司马豁谨慎等)
5.提出不懂的问题,在深人学习中解决。
6.小结: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老师相信,这些问题在你们深入读书中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三、深入读书,讨论交流
1.出示阅读要求。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想到用计的?
(2)"空城计"具体是怎么回事?
(3)结果如何?
(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
2.围绕"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和重点语句,组内交流,准备下节课,在全班交流。
四、识记生字,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24空城计
诸葛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①挂图。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
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
背诵古诗《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五、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分析字形。
3、师范写、生书写。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九、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大显身手”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能简单运用这一说明方法
4、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知道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来形象、具体地进行描述,达到突出事物特点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四、教学过程
1、整体感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说明文,整篇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本文的第一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日新月异”说明了什么?(现代科技发展之快,机器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之大); “千奇百怪”说明机器人的什么特点?(数量之多,功能之奇)
2、学习2-3段,了解说明方法,知道机器人可以做得事情,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浏览全文,提问:“你觉得机器人神奇吗?哪里看出来机器人神奇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感知说明文的写法。
⑵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机器人不仅可以做简单的事(使我们的家务事更轻松),还能做危险的事(挽救更多人的宝贵生命)。全段围绕第一句话展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
A.机器人能做哪些危险的事呢?
B.什么叫“亡命之徒”(不顾性命冒险犯法的人)
C.这些危险的事,如果是人来做可能会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机器人却能够——大显身手。请学生用“大显身手”造句。
D.画出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之处的句子。(“能…善于奔跑和追逐…攀爬墙壁,一旦…就…直到…才…”——机器人执行任务坚决果断,让罪犯无处可逃)
E.请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要求用一件短小的事例说明这位老师的一个最吸引你的特点
F.请学生读这一段,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再全班一起读。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全段围绕“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展开,进一步巩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这一段中的运用。
A.还有哪里看出机器人的神奇之处的?
B.对于这些人类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如何呢?(得心应手,轻而易举)
C.什么叫“得心应手”?(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非常顺手)
请学生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听完后找找哪里体现了机器人做起事来“得心应手”的?
这里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D.什么叫“轻而易举”呢?(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3、学习4-7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齐读第4自然段,启发学生认识这一段叫“过渡段”,知道过渡段的作用。
A.“除此之外”中的“此”指什么?
⑵学习5-7自然段,了解三种不同的机器人及各自的特点,这三段的特点是结构相似,都采用了“喜欢……的人,你不必……”这种句式引入介绍的对象,用轻松的谈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不枯燥。可以让同学们选择最精彩的一段精读,另外两段用同样的方法自学。
A.作者介绍了哪几种机器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宠物机器人——非常讨人喜欢
音乐机器人——模仿惟妙惟肖
足球机器人——场面同样精彩
B.请同学选择一段你觉得最精彩的读给大家听
C.第四自然段说“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无穷”说明什么?同学们想想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呢?
请男生一起把4-7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乐趣”;再请女生读。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请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未来可能有貌若天仙、能讲各种语言的仿真机器人)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2、通过读图,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
3、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母语基础,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和1个新的.偏旁部首。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
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教学难点:
1、注意捎、至、致都是翘舌音。
2、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教学过程:
1、先观察:共有几幅图?
2、现看看:每一幅图上都画了什么内容?
第一幅图:一位老爷爷和一个小朋友坐着小船在钓鱼,老爷爷悠闲地抽着烟,小朋友在拿着笔写着什么。
第二幅图:小朋友写好了字,跳下了水。
第三幅图:老爷爷还在耐心地钓鱼,小朋友潜下水,找到了鱼钩。
第四幅图:小朋友把写好的卡片挂到了鱼钩上。
第五幅图:老爷爷以为鱼儿上钩了,赶紧往上拉线。
第六幅图:老爷爷钓上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我们今天不想来,鱼儿。
啊,原来小朋友不想让老爷爷钓鱼,要保护鱼儿呀!
3、让学生充分看图,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受漫画带来的乐趣。、
4、学习7个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
5、完成课后习题,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6、再找几幅漫画来欣赏。
7、可以自己创作一幅漫画,让其他同学一起欣赏。
8、课后作业: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7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关系到他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抓好识字教学非常重要。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识字的能力差。如果让学生“玩”中识字,就能使孩子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如何使他们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启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在教学时,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话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交朋友,可以将生字亲切地称“娃娃”、“小客人”、“宝宝”等,识字成了交朋友、招待客人的`过程。如他们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便说:“读好了吗?生字宝宝等不及了,他们要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孩子们一听,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举手,要认读生字。组词练习时,说:“你们有这么多小伙伴,我一个人可孤单了,帮我找些朋友吧。”在创设的这种情景下,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他们既学习了生字,又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学得快乐,而且记得牢。
二、变换形式,“玩”中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差,持久时间短。根据这一特征,要在创设的情景中保持学习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能变换形式,“玩”中识字,就能提高效率。游戏是孩子们乐意为之的活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变换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识字。
1、猜谜法。如学习“仍”、“卡”、“兔”时,可以让学生猜谜语:借一半,扔一半——仍;上不是,下不是——卡;兔子眼睛不见了——免。学生积极加入猜谜活动,并很快记住了生字。
2、表演法。学习“蹭、撕”这样的动词时,教师启发学生用动作演示;学“看”这种会意字,“手放在目上为看”,并要学生用手做做动作,加以领会。表演使课堂充满活力,又加深了对生字的记忆。
3、图示法。遇到象形字,用简笔划先画出象形字的图形,再过渡到字形。如“日、月、山、水、田、网、木”,先用图画表示,再引出生字;“马”以文中的小马图作参照物(解释各部代表马的什么部位,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把写成马)对于有些指示字、会意字,如:泪——目中流出的水为泪,林——双木便为林……在画图上添加笔划,或者图画与图画组合起来,这样又组成了新一类字,使学生通过画图知道这类字是两部分意思的组合。让学生在图形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这样就能快速、准确、有兴趣地记住所要认识的字。
4、儿歌法
。“渴、喝”易混淆,编成儿歌“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口”。
使学生记住“渴”是“
氵”,“喝”是“口”。“碧”笔划多,学生难认难写,编成顺口溜“王姑娘、白姑娘,他么他们坐在一块石头上”,琅琅上口。学生根据顺口溜记得快,记得牢。
5、实物法。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如学习“笋”、“辫”,出示实物。这样,学生记住了读音,也通过实物辨别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生字组词,可以用“找朋友”、“字开花”等方法;复习生字可以通过“夺红旗”、“摘苹果”、“送信”、“开火车”等方式。在课堂中,灵活地运用游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中去。
三、开展接力,读写结合
学生识字后,很容易忘记。为了加深记忆,可开展读写竞赛。这个活动让全班同学参加,由学生自愿分成若干组,每组准备一本写字本。每天各小组让一名学生来写,从当天的生字中挑选一个组成词,用这个词写几句话。教师每天对写字本批改,择其亮点进行评赏。利用每周写字课,全班同学对这些写字本进行欣赏。小组中的每个人写完后,再接下去进行下一轮练习,如此循环往复。这样,带领学生进入了一个轻松、自由的写字写话乐园。写字接力,学生在不光又一次识字、写字,还锻炼了造句写话的能力。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他们“玩”中识字,那么识字会成为一种回味无穷的乐趣。
语文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好奇心
2、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知道影子变化与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活动准备:
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一个卡通形象标志
2、操作材料:几个手电筒、若干个胶水瓶、铅笔、橡皮、积木
3、奖牌、奖杯
4、课件
5、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
2、幼儿随音乐自编动作进教室,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座位坐下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都看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
4、请幼儿猜谜语(看着像我不是我,我去踩它它不躲,一举一动都学我,我走哪里它跟着)
(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实验过程中利用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给小组命名,并进行小组擂台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幼儿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变化的好奇心)
二、探索发现 1、师引导幼儿小组操作材料进行实验,探索影子的'变化
2、幼儿小组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
①影子能变换方向
②影子有时长有时短
③影子会动
(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三、解决问题 1、师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1)影子会变换方向,为什么?
①师请幼儿演示自己的做法
②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叮当的一天,并回答问题
③师引导幼儿小结:光照的方向变了,影子的方向就会变
(2)影子有时长,有时短,为什么?
①请幼儿演示自己的做法,
②观看课件——大头儿子旅行记,进一步验证影子的这一变化
③师引导幼儿小结:当光线斜方向照射时,物体的影子就长长的,当光线在物体的上方照射时,物体的影子就短短的
(3)影子会动,为什么?
①请幼儿到屏幕前演示
②师放手影课件,幼儿欣赏
③幼儿到屏幕前表演手影,并随音乐跳舞,边跳边观察自己影子的变化
④师引导幼儿小结:当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动影子就会动
(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幼儿验证自己实验的正确性,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影子的作用之一——皮影戏
请幼儿观看课件——皮影戏
(让幼儿欣赏皮影表演,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五、结束:幼儿随音乐出教室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文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学习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认本文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欣赏夏夜的美景,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春姑娘的脚步走远了,夏天来了。天更蓝了,更亮了;花儿更香了;更艳了;树叶更绿了,更茂盛,小朋友们也穿得越来越漂亮了;就连夏天的夜晚啊,也变得独特了,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夏天的夜晚(齐读课文)
1、 打开书第13课,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拼一拼、问一问、猜一猜、听一听)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带小红帽的生字。
3、 把圈出的生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互相检查检查。
4、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 现在,老师把生字娃娃的帽子摘掉,你还认识它吗?(出示生字,抽读、齐读、抢读)
6、 大家都认识了文中的生字,会写吗?“夏”字怎么写?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1、孩子们,想去夏天的夜晚看一看瞧一瞧吗?出示夏夜图,播放课文朗读。(注意边听边看边想)
2、你觉得夏夜的景色怎么样?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用“——”标出你觉得美的地方。
①、你觉得夏天的夜晚哪些地方美?谁能找出文中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读得怎样?感觉美吗?抽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习朗读,齐读。)
②、有了亮晶晶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船,夏夜的天空更美了,像深蓝的大海一样,多美的景色哪!请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吧!
③、你们能把这些优美的句子背下来吗?一边看图一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可加上自己想做的动作。(伴音乐)
3、夏夜的天空生动、美丽,夏夜的大地又怎样?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夏夜的大地怎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夏夜大地图。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蛐蛐——弹琴(谁来学一学?)
青蛙——唱歌(谁来表演一下?)
萤火虫——跳舞(“忽闪忽闪”可换成哪个词语?谁愿意来表演表演?)
②、分组比赛,男同学为一组,女同学为一组,男同学读女同学表演,女同学读男同学表演,看看哪一组表现好一些?
③、这么美的夏夜,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出来?怎么玩耍呢?分组讨论、讨论。
4、夏夜的天空美丽、迷人,夏夜的大地又是那样的热闹,我们都为之感叹:夏天的夜晚真迷人!
(三)、拓展思维
你见过的夏夜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交流。想画下来的,可以画一画。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19
[经典]语文教案10-15
语文教案08-25
语文教案(经典)09-19
小学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优秀)12-17
语文教案[热]08-19
语文教案(通用)11-03
实用的语文教案10-10
[通用]语文教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