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4、能用“如同”、“宛如”、“犹如”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默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画,抓重点词句理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暴风雨的猛烈无情以及暴风雨过后的绮丽风光,从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的好处。
2、从课文中领悟用法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道理,培养学生感受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方法的好处。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对于暴风雨,我们并不陌生。当你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结合你的'经历具体说一说。
课题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暴风雨的特点?“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猛烈的、强大的、迅速的)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描述的是我们身边的暴风雨,那么地球那头的暴风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笔下的那场暴风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的?从哪些方面写了暴风雨?
2、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部分(1-6)描写暴风雨之夜的情景。
第二部分(7-11)描写了雨后黎明的情景。
第三部分(12-13)表达了作者经历暴风雨后的感悟。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浏览第一部分,用一个字来概括暴风雨的特点?(目的是为了回扣课题,突出“暴”字。)
2、学生思考回答。
3、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暴风雨的狂暴的?请你把最能表现暴风雨狂暴的句子画下来,并且把句子里最能突出暴风雨狂暴的词语圈出来。
4、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和词语后,反复朗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5、组织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6、如果你身处在这样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惊悸-激动人心)
7、学生练习朗读这一部分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要求:读出暴风雨的变化、读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五、朗读成诵
让学生熟读第一部分,能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3、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吗?(出示:气球)
想一想,用气球可以做哪些游戏?(踩气球、顶气球、拍气球)气球除了用来做游戏,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谁来读读课题?一起来读一遍。
想知道窗前的气球的作用有多大吗?想就打开书本,读读课文呀,读了课文就知道里面讲什么了,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
今天,我们要认识这么多的生字(媒体出示生字)
科亚呆始猜拴叽喳逗
老师已经把他们请到每桌小朋友的座位上了,你能不能把他准确地读出来并组个词呢?同桌之间可以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开始吧!(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2、你最喜欢读哪两个字,能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
3、生字:科、亚,学生读
师: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科利亚
师:课文写了科利亚的什么事?
生:他得了病,同学们不能去看他,用气球去问候他。
4、你有办法记住这些字?(能)那就把你们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吧
(生互相说)
5、生板书师:学会了吗?那这个字怎么记住的?(病)
师:我们要学习一个新偏旁,这叫病字旁,看老师写(师边写边说)
a一点居中央,一横略上扬,一撇长长的,一点低着头,一提向上方。
B被包围的部分应向右下伸展,不能写得太小。
师:接下来大家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生写字)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文
1、小朋友真了不起,和这么多生字初次见面就能说出他的名字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是不是比第一次进步多了。(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指名读第一节课文)
师:什么是传染病?
生:就是能传给别人的病。
师:谁来读第二节?(生读)
师:接下来谁来读?(生读)
课件出示词语:一张病床一扇窗户一角天空
师:科利亚每天看见的就是这些,你能用这些词语说几句话吗?不会的再看看课文。
(生自由练说)科利亚躺在一张病床上。
生:科利亚每天躺在一张病床上,透过那一扇窗户,望着那一角天空。
师:是啊,他离开爸爸妈妈,离开他的伙伴,真是(出示:他觉得真没意思)
师:把你们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生读得很动情)
师:此时的科利亚多么希望他的.问候啊。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生:科利亚看见气球飘上来了。
师:我们来演一演
(给学生每组发一张小脸形状的纸,让学生写上问候的话)
学生分组讨论写话
老师收上学生写的纸条,贴在纸上
师:想一想,怎样送给科利亚呢?读3到5自然段,看看米沙是怎么做的?
(生读书)
生:米沙把气球放在窗户上了
生:先画一张可爱的小脸,然后把气球放飞
师:他不仅画了可爱的小脸,请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
师:突然,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窗户前停住了,后来,一上一下地动起来,怎么回事?谁能一边想一边读。
(学生准备表演):相信你们演的时候,一定会想到米沙的内心,如果你来演,除了让科利亚看到可爱的小脸,还想说点什么,快点商量商量。
(同学商量)
请同学上来表演
(指名多名同学说问候的话)
师:听到同学们的话,谁还能读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教案 篇3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
【鉴赏】人可以像秋鸿般有信息,年年重回旧地;而那些早已过去的往 事,却犹如春梦一般,未曾留下一丝痕迹。“事如春梦了无痕”通常用来感叹往事的飘渺,难以寻觅,留下的只是无尽的眷恋与萦怀,若用来代表失去
的恋情,则在追忆、怀念中,还蕴蓄着一份苦痛遇见迷惘。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洗儿》
【鉴赏】这首“洗儿诗”,是苏轼藉对儿子的期盼,抒发自己满腔的激愤。表面是在嘲弄自己聪明一世,失意一生,实际却是在讽刺那些 “愚且鲁”的无能之辈。
【原诗】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基础积累
一、注音(开始积累吧!)
轸( )瓯( )隍( )懿( )梓( )襜( )騑( )凫( )闼( ) 甍( )浦( )舸( )轴( )霁( )鹜( )蠡( ) 遏( )眄( ) 阍( ) 迥( )舛( )筵( )悫( ) 簪( )笏( )渚( ) 睇( ) 袂( )
二、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
1、襟三江而带五湖
2、徐孺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
4、屈贾谊于长沙
5、窜梁鸿于海曲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8、宾主尽东南之美
四、古今异义 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
⑴千里逢迎
⑵俨骖騑于上路
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五、一词多义(实词)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④既克,公问其故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③则智者尽其谋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即:
①项羽即日因留沛公饮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②恭疏短引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④乃设九宾之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②穷且益坚
③日暮途穷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
8、趋:
①他日趋庭
②入而徐趋
③今背本而趋末
六、重点虚词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七、完成下列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
8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趣味阅读
螳 螂 捕 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旦]早晨。 (5)[子]你。 (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 (8) [务欲]一心想要。 (9) [前利]眼前的利益。
【简析】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译文】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语文教案 篇4
复习目标:
1、掌握阅读短文中体现的知识点,并能按题目要求正确答题。
2、能掌握读懂句子的基本方法,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3、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
复习重点:
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复习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复习准备
课件
复习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复习引入: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想必大家掌握了不少阅读文章的好方法,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读懂一篇文章要具备哪些要素呢?(出示:掌握词句意思、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把握文章结构。)
这几部分都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突破其中的一项——句子的理解。(出示题目)
2、创设情境: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森林的求救信,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出示课件:创设闯关救小老虎的情境。)大家愿意帮帮虎妈妈吗?
二、 第一关:温故知新说方法(10分)
1. 现在就来秀一秀我们的本领吧。请说说自己掌握了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
2. 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出示方法)
3. 小结。
三、 第二关:精彩句子大回放(20分)
1、 出示课文句子,请分小组读。
2、 请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理解的方法。
3、 同位互说,选题抢答,其他补充。
4、 小结
四、 第三关:实战训练大比拼(20、30、50)
1.出示阅读短文,让学生练习,小组讨论
2.选题回答,请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3、过渡:看来,前面几关都难不到同学们,现在要提高难度,有信心吗?4、请大家从短文里找出一句你认为是最重要或最难懂的话并说出选句的理由?
4、讨论: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五、 第五关:七嘴八舌谈收获
这场比赛真是既紧张,又激烈,不知不觉就要接近尾声了。大家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
六、 宣布结果、总结
同学们这次表现都很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孔子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希望我们日后能把学到的阅读方法多加以练习,达到灵活运用,这样,我们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得更快,在下次的挑战中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板书:
抓关键词
读懂句子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联系生活实际
发挥想象
语文教案 篇5
一、学生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瑞雪图》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
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
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
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
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
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
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四)学习课文1、2节――下雪前
1.默读课文1、2节,思考:下雪前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提示:抓住关键字词填写)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2.投影学生填写的表格,讲评。
3.品读句子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然变得冷起来了。()
(“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B.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寒风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从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你看出这更来得猛,来得快?)
C.指导朗读句子。
4.齐读1、2自然段。
5.:我们通过“读――思――写――品”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应该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读课文,理解课文。(课件出示学法)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
2.学习“下雪前”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复习学法,为下文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3节
1.学生根据“卡”自学“下雪时”这部分内容。
卡
(1)读:默读课文第3小节。
(2)思: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
(3)写:根据上述问题填写表格。
(4)品: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
2.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汇总第二栏表格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
3.找出你觉得描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特别准确?根据学生的理解引导品读以下句子。
A.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降下来。(“大片大片”、“簌簌落落”可见雪下得很大)
B.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得很大、很稳?)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指名读、小组竞赛读)
学习课文4、5节
1.默读第4、5节,完成表格第三栏
时间小标题景物天气特点
第一天白天下雪前寒流袭来,天气骤变布满阴云、寒风呼呼天气变化快、冷
第一天夜里下雪时大雪纷飞小雨、大雪飘降雪下得大、稳
第二天白天下雪后雪后美景,孩子玩乐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天放晴,太阳出来,雪停了]
2.与同桌合作流利地朗读出第四自然段,挑选你觉得描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用得巧妙?)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师播放雪后美景图片,帮助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雪末儿随风飘扬”这些词句,进一步感受“动”与“静”相结合的雪后美丽景致。
4.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美美地朗读第四节。
5.播放雪后孩子玩乐的录像,用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6、配乐朗读4、5小节,并完成课后填空题。
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
(三)
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课件出示“瑞雪丰年图”)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本地一次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2.积累ABB和AABB的叠词。
3.背诵精彩片段。
(五)板书设计
瑞雪图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09-19
[经典]语文教案10-15
语文教案08-25
语文教案08-19
语文天地教案12-16
语文教案【经典】01-25
小学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11-28
《语文园地三》教案11-30
实用的语文教案08-27
背影语文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