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

时间:2025-07-10 09:59:53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习、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平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习。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书指导

  1.解题。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自读课文。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情感深化

  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1.积累内化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

  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然后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

  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智胜巴依的故事,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出示:阿凡提的头像,问:“这是谁?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关与他的故事?

  2、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阿凡提的故事——饭钱。

  板书:饭钱

  二、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思考(1)故事中写到了哪些人物?(2)故事中写了阿凡提的一件事?

  板书:阿凡提卡子

  穷人巴依

  2、交流,自由读课文。

  3、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把不理解的内容划出来,标上小结。

  (一)学习1——4节

  1、填空:穷人( )阿凡提帮助,阿凡提( )地答应了。

  2、交流:“恳求”、“爽快”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个词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应)

  3、指导读出“恳求”和“爽快”的口气。

  4、那么穷人遇到了什么事?他当时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5、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1——4节

  6、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5——9节

  1、那么阿凡提又是怎样帮助穷人付饭钱的?同桌分读。

  2、(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为哪几步?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出示: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

  问:巴依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交谈着什么?为什么显得那么高兴?

  3、想象表演

  4、巴依是怎样用智慧战胜他们的呢?通过朗读,读出语气。

  5、阿凡提拉着穷人大摇大摆地走后,巴依会怎么想?

  三、做个聪明人

  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帮助穷人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4

  教学目标:

  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6《石榴》(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3、作者在写这文章时,是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我们在写有关植物的文章时,也应该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石榴。那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一天天长大的句子。

  1、师相机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石榴是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齐读。

  2、那么,哪一句写了石榴果的变化。师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再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话读一次,其它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是逐渐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读一次。把这整句话读一读。

  (2)出示课件体会石榴颜色的变化: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果颜色变化的图,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

  (3)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文章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4)你们看,石榴果的颜色在变化的过程中,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美的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3、学习两个拟人句。

  过渡: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师拿出准备好的石榴,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都是写熟透了的石榴的,你们读一读,并说说哪一句话好,为什么?出示句子:

  1、熟透了的石榴裂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从黄绿色的叶子中露出来。

  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2)为什么说第二句好呢?(第二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

  (3)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4)齐读这些词语。

  (5)请四个学生上台做下列词语的动作,其它学生跟着做。

  笑得咧开了嘴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6)刚才同学们做这些动作时,老师觉得你们非常的活泼可爱,可想而知,作者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加到石榴身上,我们自然而然就觉

  得石榴是那么的……(活泼可爱)所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就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我们不由得对石榴产生了喜爱之情。)

  (7)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二句好?

  (8):所以,我们平时文时,多用些拟人的句子,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9)喜欢石榴吗?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石榴的活泼可爱。

  (10)让我们美美的把这段读一读,好吗?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剥开,你们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书: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儿)那么书上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呢?请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句子。

  2、师相机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生齐读。

  (1)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词语,把它画出来。(玛瑙般的子儿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出示石榴子儿的课件,理解这些词,你觉得石榴子儿怎样?(很美)

  (3)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了石榴子儿的什么来写呢?(师板书:形状和颜色)

  (4)你们看,,石榴子儿美不美?谁能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3、这么美的石榴子儿,想吃吗?请两个同学上来尝一尝。(板书:尝)并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板书:味道)

  (1)作者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味道的?请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谁来说说石榴子儿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3)作者的感觉怎样?(板书:感觉)(清爽无比)清爽无比又是什么感觉?(凉快、口感好)

  (4)你们喜欢吃吗?谁能美美的读读这句话?

  把整段话读一读。

  师:同学们,每当石榴成熟的季节,枣庄就会举办一个国际石榴节,前年枣庄人民就和外商签定了166亿元的合同呢!小小的石榴还是枣庄人民发家致富的大功臣呢。小石榴可是我们人的骄傲呀!

  15、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石榴,好吗?(齐读句子)

  通读全文:课文把石榴写的真美,让我们再一起来美美的读一读。

  四、写法,读写结合。

  1、师写法: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品尝一种水果时,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方法来写。

  2、课后练习的第五题要求我们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老师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了一段品尝香蕉的话,请读一读。

  我拿出一个弯弯的黄色的香蕉,掰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闻了闻,好香啊!我轻轻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3、老师除了按照作者的写法外,还多加了一项——闻气味,你们写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这一项。

  4、现在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街上的水果摊上的橘子堆成了小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带来的橘子拿出来先观察再品尝,然后按照第自然段的写法,把你品尝的经过说一说。

  5、交流:请一两个学生上台说,师生按照写法评议。

  6、学生动手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7、讲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5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4、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5、联系《龙》感受祖国的壮丽河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6、培养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能力。

  7、学习写景文章抓住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文本分析:

  课文介绍两处长城,分别用了小标题的形式。都写长城,但是介绍的方式不同:写司马台长城的时候是用介绍、说明性的文字,比较直观。而在写八达岭长城时,是由写旅游路线引出的。

  在介绍司马台长城时,课文的整体结构要让学生把握,即“总——分——总”。全文围绕着第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险、密、全、巧、奇”来写的,每个自然段介绍一个特点,但是详略得当。详细介绍的是“险”“全”,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等方法,比较准确地介绍了其特点。

  教学预设:

  1.学生生活经验少,可以给学生补充丰富的长城图片和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两处长城的特点,学生交流不起来。所以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结合感受深刻的地方带领学生一起想象、分析。

  共1课时预计第6周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认读生字。

  2.自读课文,能够依据提示自学课文。

  3.了解长城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及特点。

  教学难点:对比长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屏幕“长城”,交流资料,说说见过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

  1、快速的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

  2、自由再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长城的?(出示幻灯片)

  3、指名说一说。(哪段讲长?高大坚固?联想?地位?)

  三、全班交流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从那里可以看出长城的长?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可以出示图片,加强朗读)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一万三千多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指导朗读

  试着读出长城的“长”和“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从哪里看出修长城的艰难?

  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读出劳动的艰辛和由衷的赞叹…

  4、欣赏长城的影片,说说看到后的体会?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是没有的,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是没有的,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的建筑物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总结全篇

  1、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2、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积累

  课后拓展:

  积累:

  刀削斧劈蜿蜒曲折

  惊险无比不寒而栗

  技艺精湛步步为营

  山峦重叠

  苍松翠柏高低起伏

  极目远眺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12-19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1-10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新08-26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9-0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04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02-09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4-17

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20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