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作文

时间:2024-11-14 07:53:41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有关三年级语文作文九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三年级语文作文九篇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1

  我的爷爷今年70岁了,他是一个终身体育爱好者,他打太极拳已经三十五年了。爷爷长着一头灰白色的头发,苍老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爷爷非常疼爱我,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我一去奶奶家,爷爷就把家里所有好玩的、好吃的一股脑地拿出来,让我吃个够。还有一次,天气很热,我吵着让爷爷带我出去玩儿,爷爷二话不说,开着车就带我出去玩儿了。我们转了一大圈儿,我玩儿得非常高兴,可回到家,爷爷却疲倦地躺在了床上……

  我爷爷的知识很渊博,我有什么疑难问题都问他。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曾经问过爷爷“泻”字念什么。爷爷说:“这个字念‘泻’(xie)”,并告诉了我它的结构、它的含义。还有一回,我想知道乘法和除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就去请教爷爷。爷爷耐心地给我讲了乘法、除法的含义,并且背了一遍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我爱我的爷爷,我真佩服他。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2

  昨天,我妈妈买了四条金鱼给我养。

  我可喜欢它们了不得!金鱼的颜色有:金色的.有黑色的`.有牛奶色的,还有一条是金色中带有点黑色的.它们真是可爱极了!

  一开始,一个鱼缸就放四条金鱼,大概是太多鱼,一个鱼缸容不下,它们没有足够的自由生存的空间,所以就死了一条黑色的金鱼。

  爸爸说:"明天再买多一条黑色的金鱼和一个鱼缸回来.''我想:到了明天,它们就可以自由地活动了,因为有了足以养活它们的空间.我真是开心极了!

  今天,妈妈和我去街买了一个鱼缸和一条金鱼回来了.我马上给它们分一个鱼缸,我还在里面放了一些石头呢。

  自从分了一个鱼缸以后,它们就自由自在地活动了.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它们开心极了。我想;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存空间就是这么多了,如果人类不再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特别是我们 中国不控制的话,那么,我们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少,很有可能象金鱼一样死掉.我常听爸爸.妈妈说到计划生育的事,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实行计生。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3

  今天,同学们到我家看我养的蜗牛。我也可以在她们面前露一手——训练蜗牛,准备自然课比赛。

  首先我用牙签去轻轻地喷碰它的`屁股,它慢慢地伸出头来了。悄悄地伸出两根触角,发现安全时,就轻轻舒展着腰肢,慢吞吞地向上爬。过了一会儿,蜗牛可能累了,就停在原地喘气儿。同学们就使劲逗它、推它,可它就是不走。最后,它被吓怕了,把头缩回壳里,再也不出来了。同学们只好把它放进瓶子里,让它休息,啃点菜叶儿。

  又过了一会儿,我又把蜗牛放在起跑线上,这次我用牙签在后面托着它的壳,使它感觉很轻,反而爬得很快,爬着,爬着…….突然,我的同学“哎哟”大叫一声,原来是蜗牛拉屎。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今天的蜗牛训练不仅给我们带来欢乐,还带给我们知识。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4

  那一年,我遇见了自己很满意的良师,她,是我小学的语文老师,遇见她那年是冬天,她样子很和蔼可亲,短头发,带着黑框眼镜,身穿黄色外套、牛仔裤、黑色运动鞋。

  第一次上她讲的语文课,就觉得很有趣,她用玩游戏的方式给我们上课,边玩边学,词语接龙、词语解释、古诗词背诵,等等。接不下去的要读课文两遍,接下去的当天作业减一部分,在学生时代,减作业是最兴奋,最开心的,就在她这种教学方式下,我语文分数提高了不少。

  也喜欢背书了,在那时候感觉背书好轻松,记忆力超强,一篇短的`课文,读两遍基本能背出来了,一首古诗,看一遍就能背下来,生字词每次默写错的不超过两个,我也变得喜欢写作文了,那时候我作文只扣一两分。

  但是现在语文没那时候好了,写作文也少了,我想在这篇作文里你也看的出来,就是在写流水账,所以说,你们想学好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坚持,每天去练习,喜欢一样东西,就要朝它的方向去努力,得到它之后也不能松懈,因为你一松懈了,它有可能就跑了,再也回不来了。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5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段话阐述了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性质与地位。而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也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我认为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孩子来说不要刻意强调种种要求和规矩,而是让学生放胆去写,自由去写,首先迈开步子,走上乐写之路,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里,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为了让学生把写作变成自己内在的需要,由“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我想写”。教师就必须做好作文的指导与训练工作。

  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呢?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乐于表达

  从《语文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起步作文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的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带一种水果回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这样,他们的探索兴趣将是空前高涨的,虽然他们的收获会有差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搜集信息。有了诸多的`感受与体验,学生怎么不会乐于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呢。

  二、善于积累

  要让学生善于写作就必须善于积累,所谓的“善于写作”就是让学生写得清楚,写得充分,写得实在。这就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积累首先来源于课文内容。“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认知心理学指出,3岁—12岁是记忆最佳期。可见让小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课文能为学生掌握一些好词佳句积累材料,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为了帮助三年级的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

  其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内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的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勤于动笔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既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靠历练,而一旦习作习惯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将会影响一生。因此,教师要把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练笔。例如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作素材笔记等。另外写日记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还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开展了一次体育竞赛,搞完一次大扫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勤于修改

  这里的勤于修改并不是指教师要包教包改,而是要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习惯。《语文新课表》中也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后加批语”。对于袁老的上述主张,我非常赞同,批改学生的作文,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词语、标点符号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师只需简单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种符号标出该修改的字、词、句、段,至于具体应怎样改,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事实上有的句子有的段落更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假如教师包改则束缚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修改作文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修改、同桌对改、个人自改等。看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勤于修改就是要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所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不断提高习作的能力。

  三年级作文起步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分发挥想象力,相信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都会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6

  今天我和爸爸进行语文考试。爸爸先考我背课文,我第一个背的只错了两个字,后来一个错了一个字,一共错了三个。后来把所有的课文都背完,一个都没有错。我考爸爸的是背诗,爸爸有很多都不会。《古朗月行》的下一段他都不会,我又考爸爸别的诗,爸爸有些还是不会,这就说明我比爸爸强很多,很多。写日志的时候,爸爸笑了一顿,现在都还在笑。上午考完背课文一会,我们还考了生字。我只错了两个“为”和“金”两个。现在我已经熟了。因为我在爸爸送我上贝乐的路上已经练熟了。爸爸还听写了我平时卷子上的错词。还有一个是对的',老师好像是判错了,就是“晴”的反义词,我写的就是“阴”。可是老师给我判错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写得不清楚呢。

  一会数学考试,我肯定不怕数学,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爸爸买的磁力小棒里面还赠送数字粘贴,太棒了,这样我就能够考数学了。期末考试一定要双百啊!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7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软肋,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

  文,更让老师头疼。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课有效性令人担忧:一种是范文指导法,老师拿同类作文做范本,念给学生听,以便学生仿抄;一种是格式类指导,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写中间,教给学生一个硬性套路;一种是放任式作文指导法,教师不作具体的指导,学生随意写作;还有一种偷懒式作文教学法,让学生背诵同类作文,对号入座。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必然导致作文指导课的低效性。低效的作文教学,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学生害怕作文,缺乏写作的兴趣激情,形成了小学中高年作文的一大弊病,教师怕上作文课,怕改学生作文;学生不爱作文,怕写作文,写出的作文假、空、套。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害怕写作,为作文课和日记而烦恼,即使身边有值得写的人和事,往往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要么胡编乱造,要么写成流水帐,很难在文章里流露出真情实感,当然也难以让读者引起共鸣。为了改变作文教学的这种冷状况,为了改革这一弊端,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作文教育规律,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确立了本课题。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探索适合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策略,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

  二、问题分析

  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

  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识字进度不够,阅读量少,拖起步作文教学的后腿。而小学作文训练的程序是:低年级着重练习写句写话;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作文训练分为多级过程,写完整文章的训练滞后,难以有效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作文教学的历程看,总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划一化,齐步走,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能力的发展,靠学生自主训练、实践、应用。指导学生作文,必须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础,同识字、阅读和发展口头语言同步进行。作文教学要有新的突破,应力争提早起步,引导学生自主练笔、学用结合,把激励学生的内驱力摆上重要位置,贯串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三、研究目的

  1、通过培养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能力、督促学生不断积累,从

  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主要是读、写能力,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各人的个性潜能、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如何通过改变自身的作文观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向创新的作文课堂,再现作文教学的魅力。

  3、如何通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口语训练,让学生在日常的语文活动中提高作文能力。

  四、研究内容

  (一)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

  1、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背诵,学会观察和积累。向学生推荐优

  秀读物,让学生多读经典的`书,并摘录不同的角度和种类的优美篇章和经典句段,鼓励学生背诵。背诵可以积累词语和很多表达方法,写作时才能根据需要随意组合,信手拈来,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表达效果。

  2、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是学习作文的基本功,学会观察是写好作

  文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地观察,从而提高观察效率和洞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习作的条理性。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充分讨论,然后在做有序记录。也可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观察、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重点之处加深印象,更用利于学生写得具体,写得详实。教学生做有心人,能够把身边的事,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把它当做素材积累下来。

  3、教会学生修改文章。俗话说十分文章七分改,就是说好文章

  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值得培养的好习惯。而作为学生往往是写完后交上,没有想过修改的问题。作为老师要让学生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出声朗读几遍,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地方好

  好修改一下,还可以和同学互相修改。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4、鼓励学生多练笔。写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窍门,

  须多写才能掌握领略其中的奥妙。练习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课文中可供习作训练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扩写、缩写、仿写、续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时记录,发表感想。结合课外阅读,看电视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观后感。

  (二)、教师本人写作引导。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不断积累好材

  料,要以身作则写下水作文,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优秀作品,这样学生才会向你取经。同时,教师的下水作文还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改进评价的方法,要善于从孩子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

  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只要孩子袒露童心,释放童真。就给予肯定,不嘲笑,更不能批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的境地。

  (四)、开展创造性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五)、改善作文课堂教学。大胆改变那些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式,

  让教学适合学生的口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才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观察法 3、文献法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查找、搜集、学习有关本课题理论。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搜集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进行课题研究动员,宣传课题指导思想和研究意义,课题组全体教师形成共识。

  3、制定研究方案及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4、准备阶段成果资料:

  (1)申报表

  (2)研究方案

  (3)阶段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结合日常教学,实施课题研究,注重资料积累。

  1、根据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收集各项活动资料。课题组教师撰写经验论文,编撰课题论文集,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8

  同学们,你们到过乡村吗?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山村娃娃,我们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我最爱的是我家乡的小河。

  春天,小河哗哗欢快地流着,惊醒了沉睡的大地。你看,小河旁边青青的小草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好像在比谁长得快。柳树把嫩绿的枝条垂到河里,好像在梳理自己的头发。野花开得多美呀!红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还散发出一阵阵香味,引来了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活泼可爱的小鱼看到这么动人的情景,任不住冒出头来,小鸟也赶来凑热闹。小河也哗啦哗啦地流着,像一曲优美的乐章,这真是一幅迷人的画卷啊!

  夏天的小河可热闹了,乡村里的孩子们全身光溜溜的,跳进小河里。他们像一条条小泥鳅在水里钻上钻下,一会儿冒出头来,一会儿沉下水底。有的在河里比赛游泳,有的在岸边捉迷藏。啊,小河真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秋天,凉风习习,河岸边的树叶翩翩飘落,有的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像一张邮票,飘向远方,有的像一艘小船,慢慢地驶向远方。

  冬天,小河边变得安静了,只有岸边几棵光秃秃的树木陪伴着它,这小河慢慢地流淌着,好像在和树木说悄悄话。

  啊!乡村小河,我爱你!

三年级语文作文 篇9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游览了孔孟之乡——曲阜,我对孔子有了简单的了解。自从学校让诵读《12岁以前的语文》以来,我和妈妈在假期间又重新读了一遍,经过妈妈的指导,这次我的收获更大了,对孔子的了解又加深了许多,真是“温故而知新”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做过官,更多时间是收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孔子的著作有《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他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的《论语》一书着重“孝、悌、仁、爱、礼、义、忠、信”方面的教育,并言传身教,就连学习都很讲究方法,“温故而知新”,就是让我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学到了新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们知道不能一味读书不思考,不能深刻理解意义,就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妈妈从中学习到了切实有用的知识,就会到实践中实现。比如,小孩受教育学好,不一定做什么惊天动地、舍己救人的大事情(比如有人落水,我们不会游泳,绝对不能盲目下水救人,以免无谓的牺牲),要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做起,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校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在家要帮家长干些能干的家务;在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公交车上会给需要座位的人让座、公园里看到垃圾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随身备一次性手套)。随时会对有需要帮助的人进行帮住,这举手之劳的事情对他来说就是帮助。小孩每一个良好的举止,就能体现思想文明的进步,也就是说,想到了,还要去做。《论语》中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又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就是说,人最怕品德不培养,学习不探求,知道了不去实行,不好的地方不能改正,这一点对我们小学生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

  孔子说:“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喜欢人、憎恶人。”“先之劳之”就是要自己带头做,大家就会一起努力跟着做,不能贪图眼前小利,要让国内百姓生活的欢乐祥和,使国外的百姓来投靠归附。孔子的“温、良、恭、俭、让”,让人学之不尽。我能联想并理解到我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班干部,首先要自己行为好,团结好同学,在学习、劳动、纪律上,生活实践中,各个方面都要做好榜样,同学们看到了就会潜移默化的跟着学我,绝对不能因为我是班干部、就是老大,就听我的话,我想咋样就咋样,这样我肯定不能得到同学们的爱戴,就会失去友谊,不能共同进步,也就失去了我做班长的意义了。所以,我时刻会提醒自己,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同学们,是自己在更优秀的同时,去感染到大家同样一起优秀。

  通过阅读《12岁前的语文》,使我感受到了这本书真正意义,就是让我们从小就培养自己言行、品质、修养,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努力方向,提升我们的品味,弘扬中华民族之魂。

  最后,我想:如果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就“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传,学孔子的儒家思想。二十年后,恐怕世界上就会没有了环卫工人,因为人人都是环卫工人,爱护环境;就没有了监狱,因为人人都遵纪守法;没有了交警,人人都遵守交通法规;甚至没有了军队,因为国与国之间都会友好往来、共同发展,都繁荣富强。要比就比“孝、悌、仁、爱、礼、义、忠、信”,要比就比,国民更文明!更智慧!更幸福!更快乐!

  这就是我《12岁以前的语文》之国学篇——《论语》的读后感,就是不论国家、民族、肤色及信仰,让更多人去学习,去领悟,去提高,达到共同进步!更加优秀!

【三年级语文作文】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作文09-29

三年级语文作文(精选)12-13

【热】三年级语文作文10-20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02-26

(经典)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05-21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05-17

三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精品)05-25

(优)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05-17

【必备】三年级语文作文三篇11-08

【精选】三年级语文作文合集8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