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作文实用【9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叙事作文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叙事作文 篇1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趁着假期,我和外婆一起来做清明团子。
清明节前一天的晚上,外婆做好清明团子的馅料,我和外婆最爱吃的`是豆沙馅。在4月4日下午,外婆在超市里买好了新鲜的赤豆。洗净,在高压锅里闷30-35分钟。接着拿出赤豆,去除汤汁。加入白糖,在搅拌机里来回搅拌(一碗红豆搅拌2-3次)。搅完之后放入微波炉,中火热两分钟,再拿出冷却两分钟,搓成圆形,放入冰箱。
接着第二天早晨,外婆先买来新鲜的艾草,然后艾草用清水洗净,锅中水煮开,加一勺盐,把艾草放入焯水。焯好水的艾草立刻捞出,用冷水冲凉。然后在焯过水的艾草中加入少量凉水,放入搅拌机中打成糊状。再用过滤器,把艾草过滤干净。接着用大约一斤糯米粉和二两米粉。加入适量的水(大约250克),揉成面团(大约揉15分钟)。再在面团里加入过滤完的艾草,继续揉面(做完后,把艾草面团放入微波炉里一分钟)。外婆在冰箱里拿出昨天制作好的豆沙馅好的豆沙。将艾草面团撕或切成小块,放入豆沙团,再用艾草面团把豆沙团裹起来,一个清明团子就做好了。我想,除了做圆形的青明团,还可以做其他形状的呀!比如做清明饺。外婆做的是圆形的,我做的是花里胡哨的形状。外婆把做好的清明团子放在粽叶上,再放入蒸笼里蒸。蒸好后,要一口我做的清明团子,那味道可真赞啊!
叙事作文 篇2
今天,我发现鱼缸里的水脏了,很不漂亮,就下定决心给鱼缸换水,这是我第一次给大型鱼缸换水。
我先把鱼缸电源关掉,再拿来两个桶,那两个桶装满水,把鱼从缸里捞出,用手盖住,以防鱼跳出来。然后把鱼放进桶中,把缸里面的水草放进另一个桶里,再把过滤器上的海棉用水洗干净。把过滤器上的鱼粪便用毛巾洗干净,上面有好多鱼粪便啊,数也数不清。因为它会分裂呀,如果你要数的话,它就会像灰尘在水里一样,让你头昏眼花。鱼粪便真是多呀。偷偷告诉你,那粪便可脏可臭了,那是一种特殊的臭。开始吸水了,你们肯定认为是用机器吸,但是我是用嘴吸的。你们一定会问:“不会喝到水吗?”“当然会喝到,全靠运气和技术。“就在这时,我喝到了一口粪便水,幸运的是我没有吞到肚子去。爸爸看见了,微微笑了笑,说:“做事之前总要吃点亏的.!”不一会,爸爸竟然也喝到了一口,也没吞到肚子里。
告诉你吧!其实把整根水管放进水里,堵住一头,把堵住的那一头拿出水面,把塞住水管的障碍拿开,就可以吸水了。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我也不费话了。
叙事作文 篇3
中秋节----作为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在每个中国的心中都占有重要的份量。从古到今的文人墨客也对其付出了大量的笔墨,有喜有悲、有圆有缺,赞誉之词从不吝啬、思念之情流于文章。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月球----作为宇宙中围绕地球运行的一个小小的星球,被我们的广大人民神化为中秋节一个精神寄托的介质,我们赋于了太多的诗词歌赋,我们通过它转达的寄托与期望太多太多。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水调节器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就是通过明月来表达对以前的亲人和生活的一种怀念。
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这一习俗是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的形成的,自古就有吃月饼的习俗。在周代就有在中秋之夜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月饼的样式经过历史的长年发展,也从古代较单一的品种发展成现在月饼的.繁杂多样,甚至超出月饼本身的意义,成了某些人的利用品,比如现在市场看似月饼,却不能吃的黄金“月饼”。
月是故乡明----从本质的意思上来说是真实的,在这一天的月亮是最亮的,不够没有地域的差别,因为在这天月球离地球最近,而更深层次的意义而是表达的是在外飘泊的游子们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种思念。对故乡的一种怀念。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故乡的记忆总是最美好的、最快乐的,我们心中珍藏了太多太多孩童时的欢乐记忆,那故乡的水、那故乡土、那故乡的云、那故乡的山山水水,说不完、道不净。对于那些长期在海外飘泊的华人有更深的体会,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啊,所以,在每年的中秋节,许多海外华人都会举行一些隆重的中秋节庆祝活动,来寄托和倾诉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
每一年的中秋,我们遥望月亮,总有太多太多思念由然而生,我们触景生情。
祝愿所有在外的游子们中秋节快乐!!!
也祝愿全家团圆的家庭中秋节快乐!!!
叙事作文 篇4
“噼噼啪啪……”窗外一阵阵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忙翻身下床看个究竟。只见敬老院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敬老院的老人们个个春风满面,聚在一起谈开了。王奶奶神秘地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政府呀,决定每个月给我们这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发两百元补助费,这下日子越过越好喽!”王奶奶还没说完,就裂开嘴笑了,几个零星的牙齿一览无遗。李奶奶抢着说:“那太好了,赶紧告诉孩子们,下个月不用给我寄钱了。”郭爷爷高兴地说:“这下,我们的温饱就不成问题了,政府真是太体贴我们了。”郭爷爷乐呵呵地笑着,银白色的眉毛笑成了一轮弯月,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沈奶奶说:“我不愁吃不愁穿,就用两百元给我孙子买玩具,我那大孙子肯定开心得不得了。”她仿佛看到了孙子抱着玩具爱不释手,甜甜地叫一声:“奶奶真好。”想到这儿,沈奶奶“扑哧”一声笑了。黄爷爷说:“我就把每月的这两百元攒下来,几个月后咱也买部手机。让年轻人教教我,以后想儿子想孙子就和他们视频一下。”陈大爷兴奋地说:“党的政策就是好,咱以后可以享清福了。”大爷乐得胡子一抖一抖的,样子可滑稽了。欢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曲欢乐的`交响乐。
我一溜儿小跑进屋,想把这一个消息告诉爸妈,却听见了他们的谈话。
“政府给老年人的补助费让老人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爸妈的生活过得不好了。”这是妈妈的声音。
“是啊,自从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后,老百姓的日子是越来越滋润了。”爸爸接着说,“祖祖辈辈,只有老子给儿子钱花,现在共产党每月给老人发200元,共产党就像咱老子一样。”
“不,不是咱老子,是咱儿子。你想想,咱农民老了,是儿子给我们钱养老,现在党给咱钱,党不就是咱的另一个儿子吗?”妈妈反驳道。
“对,对,你说得对!老婆你真聪明。”爸爸打趣着说。
“扑哧”一声,妈妈笑了,我也乐了。
“噼噼啪啪……”外面又想起了一阵鞭炮声。这仿佛是一首对党的赞歌,它们在村庄上空久久回荡,回荡……
叙事作文 篇5
我们一家和阿姨一家去仰天湖烧烤。我们买了好多东西。有玉米,香肠,羊肉串……买完这些东西,便开始了今天的烧烤之旅。
烤之前应该串好东西。我首先想串香肠,我先用剪刀把香肠的'一端剪掉,再把香肠串到棒子里,最后把香肠上半部分的皮剪掉,便大功告成了。我还串了玉米,方法差不多,只是比较难串。 串好之后,便可以开始烤了。我们把串好的东西交给爸爸,由他来烤。我把我最爱吃的玉米摆了上去,就耐心等待。可是,火怎么也猛不起来,我们就在烤的东西上涂油,火一下子就猛了起来。看到其他东西都烤好了,我心里可着急了。我瞧了一下烤架,发现玉米快熟了,我便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不再转悠了。玉米烤好了,我开始吃了起来。吃完之后,羊肉串也烤好了,我就拿了一串尝尝, 不好咬,我便把它转交给了爸爸。
过了一会,大家都吃饱了。便到了小孩们的娱乐时间。我们把剩下的食物放在烤架上,就开始涂油,老酒,涂完以后,就开始撒盐,胡椒,辣椒粉,像模像样地烤起来。等它们熟了,就可以开始‘’吃‘’了。
又过了一会,烧烤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希望以后还能来仰天湖玩。
叙事作文 篇6
他不是一个职业散打王,也不时常把散打摆在台前告诉每个人说自己会散打,只是偶尔心情不好的时候,偶尔开心的时候,偶尔心烦的时候……才会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一下散打里面的各种动作,汗流浃背的时候便是他最爽快的时候。可能每个人都会以为散打在他的生活中只是一个添补,一种发泄。他也曾想过自己是不是太过于自私了,竟然把散打这个朋友当作自己偶尔记起的一个工具。有时候他都不知道该给这个朋友一个什么样的解释,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朋友吧!有时候做什么样的决定朋友都会无条件的服从,也会无条件地接受。不需要去更多的解释。
小时候,自身原因个头比较低,经常被别人欺负,于是便是一场交龙与虫的交战,结果他输得很惨,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没哭,他默默得告诉自己下次他们再欺负我还打,身材是父母给的,但强人是后天炼成的。看电视剧看多了,说是学了武术可以不被人欺负,五年级的时候他就缠着爸爸要去学武,爸爸问他原因,他只是说喜欢,其实在心里他只是为了以后不再挨欺负,不再被人看不起。爸没有答应,但他已经在心里埋下了学武的这颗种子,在慢慢等待机会让他生根发芽。
时间过得很快,他小学毕业了,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步转折上初中,在中学人数达到几百上千人,毕竟还是学生,还是年龄不大的孩子,互相之间占着优势占对方便宜成了家常便饭,而且人都有一个共性的心理,以强凌弱。在初中的日子里可以说是他长这么大最黑暗的日子。乱世出英雄,他学会了单挑,而且每次单挑都成了他人生中最粗糙的磨刀石,每一次都是伤痕累累,但越磨刀锋越利。最重的一次,他被现在的朋友照脸上扇了两把掌,他流泪了,第一次。这一次泪让他下定了决定初中毕业后无论如何要去学武。就在不断的挑战,不断地倒下后站起来他熬过了初中生活,快要毕业的时候有个女孩约她暑假参加夏今营活动。可是在他心里对那些事跟本无暇顾及。中考完之后他便开始策划着怎么去跟家里说自己学武的事。
终于有一天,他的中考成绩下来了,很不理想,爸妈把他叫到跟前问起了他的打算,他拿出了自己已经准备了好多天的心理草稿。可是爸妈的拒绝让他心里受伤极了,眼里的泪水在继那一把掌之后又流了出来,带着委屈,带着十几年的心里阴影顺着鼻梁流成了小河。他想到了一死了之,于是爬到一根电杆上用头撞了起来,在诚心的打动下爸妈终于开始考虑他的打算。
一个星期后他如愿以偿,爸妈把仅有的六千块钱和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多少人的劝说,多少人的难听话都最终没有挡住爸妈的爱子之心.就在去往武校的那天也刚好是失约夏令营活动的那天,可在他心里跟本就没有那会事,只有向往,向往着自己也能像电视中一样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想K谁就K谁,无人能敌。人坐在车上,急切地心已经到了自己梦中的武校。
有时候梦想会与现实背道而驰,有时候现实会比梦想更美妙,而他的人生好像一直都是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进入武校的那一瞬间,眼前的一切已经把自己美妙的电影幻想打消了一半,可是每个人都喜欢给自己的将来骗织梦,尤其是在每一次失望之后的下一个梦会编得更美好,于是他接受了眼前的这一切,开始了真正的武校生活。爸把一切都安顿好后,走的那一瞬间,他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眼里再次流泪了,这泪水里面有决心,也有一份爱心。其实他从心里也是爱爸爸,爱妈妈,更爱自己家的。可是理想大于天!
在武校,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是一条汉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把自己当兵看,教练也把我们当兵看,教练的目的就是把我们身上的惰性,弱性,都给拔掉,要让我们学得坚强,更多的是学会更多的本领,他是新班,刚去学的是一些基本功,腰,腿,肩,各部位的柔韧性,对于武术来说是最重要的在新班呆了一段时间我便被真正分班了,他被分到了一个另一个班,在武校没有老师这个词,只有教练,他的教练叫张露露,张教练在教学方面最注重武德,对基本功要求特别严格.因为他在新班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大,骨头也比较硬,基本功不好过关,在这方面他只好下比别人更多一倍的努力,别人下课休息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在那压腿,劈叉。终于在月检查基本功的时候他完满过关。他的腿被压得走路一瘸一拐的,教练有时候早上跑步的`时候就让他在操场等着,可是他还是坚持跑步了。
有时候好结果就像一个会批评你也会赞许你的朋友,只要你平时对她好,她会感觉到,也会给你投来赞许的目光,但如果你对她不好她也同样会提出批评,甚至会提出跟你分手.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倔的男孩儿,无论什么事只要他认为对的从来不管别人的阻挡,他都会努力做到,在学校所有的事他都想超越别人,在平时的散打对练中,他总是挑比自已实习大的选手对练,他的目标就是要做龙中龙.
有一次他和自己的对手差二十公斤对手打,因为第一次和比自己级别高的人打有种不自然的感觉,被对手打得不知所措,他下去后开始下定决心不会再有下次了,结果以后的散打散上他从来没有被教练失望过,他知道在教练心中他就是一个勇士,从来不畏一切困难所妥协。但是后来的一次校运会上他让教练失望了,不是因为被别人打败,而是被自己的个性打败了,教练给他报上了散打五十公斤,但他后来拒绝了教练给他的出头机会,他放弃了没参加。这可能就是好结果放选择和你分手的时候。
接下来的日子里教练对他的严格到了比一般人都加倍,别人做五十个俯卧撑,他得做一百个,别人空击十分钟,他成倍加,他那会心里的感觉就是教练开始没事整他出气,后来真正和散打做了朋友之后才发现教练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要不然他的直拳速度不会超越班里任何一个人,而且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有一种越挫越勇的豪气。
这篇稿件其实写了整整半年,每一段都是在他心情最烦的时候写的,因为在这个时候他才会空击两拳,而这两拳中他心里有很多的感受,而这些文字都是散打给他的感觉。
今天其实我已经睡觉了而且严重感冒,但在睡觉前我接到一个电话,我和对象分手了,把自己头蒙到被子里满脑子都是她的影子,我实在睡不着,从已经紧锁的大门上跳了出来,在路上的时候我空击了两拳,坐在电脑前看到这篇未完成的日志,我才发现其实每个人命运中在受伤时,高兴时,无聊时,都有一个自己最好的朋友有形或开形的陪伴着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我的朋友就是散打,她永远不会嫌弃我什么,也永远无条件服从,我爱她就像爱我分手的那个女孩儿一样。现在我已经失去一个我长这么大最爱的女孩,我不会再失去我的朋友散打,也不会再失去自我,因为我爱自已,也爱她们。
散打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也给了我把失去的东西找回来的勇气,相信只要我不失去自己,该来的还会来的。暂时只是分手,命运一定还会让她们再回到我身边.
叙事作文 篇7
今天星期六,我和妈妈一起去钓鱼。我坐在鱼池的旁边把鱼钩准备好了,就开始钓鱼了。
我一口气就钓上来了两三条,我兴奋地又钓上来了一条,妈妈就把我钓的鱼放到大缸子里去了。因为太好玩了,所以我钓了一整天鱼才回家。
叙事作文 篇8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样的好文章,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底气,作者不露庐山真面目,没有借助任何名号,学历光环效应,却能仅以文字的魅力脱颖而出。不仅如此,有人说当年明月的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机器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以上几点是很多很多写历史的作家所做不到的。这就是我佩服当年明月的原因!
第一部中写的是朱元璋生于乱世当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依靠,没有后台。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他历经千辛万苦,一次次的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一次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后继续战斗,一直坚持着。在当时,最优秀的统帅非朱元璋莫属。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就要削潘。后燕王朱棣以倩难之役的名义夺位。
在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铁铉。他不过是一个书生,可是在面对朱棣的起义下,.
唯有他没有退缩,他前往了前线,找到了那些伤兵,逃兵,并带领着他们与朱棣展开了抗衡,正是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书生,让朱棣吃了不少苦头。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就是这么普通的书生,就可以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这说明他怀有多大的爱国情怀啊!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我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婪,虽然这是人的本性,但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本性,不要在生活中和朋友因一点小小的利益就吵架、或跟那人绝交等,而应该要宽容忍让,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
叙事作文 篇9
古人都爱拐角曲折的委婉意,也乐于那墙后的朦胧美。却不知那拐角生生断了多少双目送的眼神,裁了多少次不舍的留念。可真当走过那一个拐角时,就又是一片天空。
殇别离
虽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但真当离别到头时,却总没有那么潇洒。
其余的都忘了,只记得在她转身走后,我一直目送,可恨那灰土土的拐角,将她深深的掩盖起来,隔绝了我们的以后。我亦转身向家走去,不觉伤心,但泪儿仍不住的往外跳。脚步开始躲藏世俗的眼光,飞快的逃离了一个又一个的拐角。
愁千载
自从她走后,我身后便只有一张空荡荡的方桌。我只为自己心里安生,就全当作她还在那,假作真时真亦假,我竟然还几次把身子倚在那张静静的桌子上,却总是把桌子倚的往后倾。她真的走了,连桌子都没有了她的'支撑。奈何天,伤怀日,无为有处有还无。行走无她,跑步无她,学习亦无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愁,愁。
望前路
中考在即,大家各忙各的前程,唯我望前路,意踌躇,伤心过往经行处。老人们总说,小孩子只要学习好,前面便是一片光明路。确实如此,可如今我只想仰天长问一句:敢问路在何方?
须尽欢
渐渐的,我明白了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没有谁和谁的故事是重合的,自己人生的主心轴该是自己。人生恍如拐角,墙角这边尽管如何锦绣富丽,风光莺语乱,架不住拐角那头荒冢一堆草,烟波春拍岸。"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如今想来,还真是古人诚,不欺我也。如此这般,倒不如怜取眼前时,自己活得好,才是真的好。只是那灰土土的拐角,隔了两种心态,断了两路人生。
殇别离,愁千载,望前路,须尽欢。一个灰土土的拐角,引我走过了三个人生的拐角,一步一难,一行一顿。现如今,唯独剩下了不想衣裳不想容,任尔东西南北风。
【叙事作文】相关文章:
夏天-叙事作文 叙事范文01-16
叙事的作文10-22
叙事的作文10-23
叙事的作文10-27
叙事的作文10-27
叙事的作文10-30
叙事的作文09-24
叙事的作文10-30
叙事的作文11-23
叙事的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