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作文[锦集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的作文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的作文 篇1
身材魁梧,头发油黑发亮,仿佛一位长期在炎阳下工作、生活的军人。
爸爸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有一次,爸爸带着我去七一广场上玩。走着走着,我看见一个小伙子一只手托着一根长长的钢筋,一只手抓住钢筋的头……显得特别可怜。爸爸掏出自己的钱包,拿出了10元钱给我,让我去给那个小伙子。我走上前去,心里正犹豫着。可爸爸却毫不犹豫地说:“哎!他们真可怜,还要出来卖艺谋生!快给他们吧!”我听了爸爸的话,把10元钱放在了那个小伙子面前的碗里。这时,他转过头来对我说:“谢谢你,你真善良!”我笑了笑,回答:“这都是爸爸的指导!”于是,我们继续去玩了……
我的爸爸还十分关心我的学习。每一次开家长会,爸爸总是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去问老师我在校的表现和我的成绩。特别是为了提高我的语言水平,爸爸更是花了很多的心血。有一次,我在家里准备明天的比赛,可我天生胆小,怎么练也不好。爸爸看我这个样子,马上带我去书店,买了几本语言表达类型的书。经过了很长时间,在爸爸和老师的指导下,我的语言表达非常的流畅,也没有以前那么胆小了。现在的语言表达比赛,我都连续了3次获得了一等奖!
我从心底里感谢爸爸,他的'付出太多太多,我的回报太少太少。这就是我的爸爸,这么乐于助人,这么关心我的学习,为了我的健康成长,他付出的一番心血,我都深深地刻在心中!
初中的作文 篇2
我母亲生长在湖塘的茶乡——陌坞。那里盛产乌龙茶,处处是茶的世界。春天来临了,阳光下、晨雾中、山坡上一眼望去到处是茶园,那经过茶农精心修剪的茶园,一株株茶树密密麻麻的排成一行行,在山坡上延伸着,就像一条条腾云驾雾、蜿蜒盘旋的长龙。
一阵蒙蒙细雨过后,茶树那呈灰白色的老茶枝和那棕黑的新树干,在雨水的滋润下纷纷吐出了嫩绿的小芽,把茶园打扮的碧绿鲜亮。每当新芽长到四五片时,便是采青茶的时候。天一放晴,采茶姑娘们便身背竹篓在茶园中熟练的采集那一片片嫩绿的茶叶,也采摘着甜甜的`希望。她们有时也会一边唱着山歌,一边采茶,真是别有一番风趣!这时候要是你来到这里,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热闹的采茶队伍中来,一边轻扶绿茶,一边聆听那美妙的茶歌。
新茶采摘的季节,家乡便处处飘荡着茶香。要是你来到我们家乡,茶农们便会捧出刚刚采制的新茶让你品尝。喝一口清香滋润的新茶,看看杯中碧绿泛黄的茶水,闻闻清香四溢的杯盖,真让人心旷神怡。此时整个乡村似乎都沉浸在茶香之中。
家乡的人们闲时更喜欢三五个人聚在一起品茶。人们三三两两,围在茶桌边,烫壶沏茶。茶具更是五花八门,精致美观。沏茶首先要将茶拣入茶壶中,倒入开水,然后快速倒掉,谓之洗茶;到第二次时则可随倒随饮。主人常常掀开杯盖,闻闻扑鼻的清香,并来一番品头论足,再个给大家倒上一杯,细细品尝。那自我陶醉的样子,别有一番滋味与情趣。
近年来家乡的茶叶多次获国际、国家金奖,这在给家乡人民带来新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家乡带来了很多荣誉。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甜蜜,给家乡带来了腾飞。
初中的作文 篇3
写作几乎占据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往往太重视阅读,而忽略了作文,本该爱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我仅站在一线教师的思想高度,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拙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我的几点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优化作文教学,理念要先行。我认为作文教学往往存在以下误区:重形式轻内容,一味强调技法,而忽略了重心应是“写什么”;写得多导得少,对学生作文放任自流,完全让学生“自我成长”;见题写无序列,随意性太强,初中三年缺乏统一规划。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走出这些误区。此外,我还有以下几点看法:好作文源于真实的生活;好作者应有悲悯的情怀;好作文需要反复的修改;好作者应有丰厚的积淀。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的积极作为,需要循序渐进的悉心指导。
二、我的优化路径
(一)将写真进行到底
什么样的作文最感人?肯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想当年,一穷二白的老公追我很辛苦,有朋友甚至戏谑他“就是坐火箭都追不到”,但他偏偏就把我给追到了。靠什么?靠一封封情书,靠真情来打动!从此我真的抛下父母,放弃较好的发展机会,背井离乡死心塌地跟了他吃苦去。我也曾发现过一位成绩差的孩子写的“情书”,结果是读到了一份他写的最高水平的作文。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写情书的人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没有复制粘贴。新课标中对作文教学有以下建议:“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课标的要求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吝啬说真话抒真情,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却故作深沉,假大空套话比大人还熟练。韩寒曾在博客中指出:“中国人第一次被教会说谎是在作文中。”请看以下我班一个初一优生写的《我的爸爸》之开头: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赞美母亲的、诗歌一大把一大把。是的,母亲确实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母亲的关怀、母亲的爱、母亲的期望……可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流淌的血液中还有一种不起眼却无比重要的爱——他,就是父爱。”
记叙文这样的开头套路还有很多,诸如语文老师几乎都可以背诵的开篇第一段在记忆中摘星星,拾贝壳之类的套话。那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说套话?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滚滚红尘,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没有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没有及时记录下写作素材和灵感,到写作时没有生活基础,自然就没有太多真话可说,但要凑成600字以上的作文,就只有难为他编假大空的话了。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教学的艺术在唤醒。因此,师生都应先有一种观念:作文即生活。让作文回归真实生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不二法门。引用叶圣陶《例话》中的观点:“生活就如泉源,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不是生活上的一点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苏霍姆林斯基会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他把这称之为“蓝天下最快乐的学校”;莎莉文老师也会把小海伦带到自然中学习;《爸爸去哪儿》中的小孩写童年趣事肯定有话可说,因为他们亲历过。我们怕担风险,不敢亲自带学生去体验生活,但至少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生活;引导他们作文就是说话,把真实的生活,把自己最想说的话用笔说出来就行。从初一的第一次作文开始,我就倡导原生态作文,想尽一切办法杜绝假作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意识写真了。材料真实,感情真挚,这样的作文就会独特了。
(二)让阅读为写作铺路
阅读和写作关系亲密,它无疑也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秦文君曾说过,她从不给女儿讲作文应该怎样写,只建议她读什么书。我认为只要读多了,就可能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了。但针对学生课业负担重,读书时间少的实况,要想尽快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也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阅读为写作铺路。
怎样铺路呢?
一是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教材起到示范作用。教材所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我们首先可利用它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如:鲁迅的爱国精神;杜甫的悲悯情怀;苏轼的豁达乐观等等,作文如做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了,作文也会拓宽广度深度,呈现生命的亮色;此外,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写作型读本,我们可以借鉴其写法。如:前两周我上了一堂公开课《小巷深处》。写母爱的很多,但本课选材很有特色,且本课主题浅显,我就着重挖掘了它在写作上的价值。我首先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咀嚼了课文中所选材料的价值,再分析了材料的共性:大多为生活琐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写妈妈,你会选哪些材料。学生说着说着,惊天动地的大事少了,与送医院送伞等不同的生活琐事都出来了,有些孩子边讲就边哭了。课堂的最后,在学生配乐朗读了我根据课文内容改写的散文诗《致盲母》后,我作了小结:走进生活,走近身边人,以悲悯情怀,写出生命本真!课后跟踪写了一篇表现母爱的,收到了良好效果;再如,若把像《春》和《差半车麦秸》这样的课文处理成写作型读本:从《春》中学习写景的方法,从《差半车麦秸》中学习细节描写,那学生就受益无穷了。
第二、压缩处理教材的时间,再把学生从题海战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步于阅读,引导学生走进课外经典散文和名著等,目的是要丰富他们的积淀,同时也引导借鉴写法。鲁迅曾说:“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的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这样看来,在阅读中学习和借鉴写法应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也曾说过:“要写出见心性的文字,阅读必不可少。我认为阅读必须是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是啊,经典之所以为名经典,因为它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磨头脑的`书,是因为经典中的忧郁、悲悯、典雅、圣洁等在感染着我们,我们行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从中得到慰藉,得到鼓舞,或趋于宁静。经典除了有塑人的作用,它也有极高的对写作的指导价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每天背诵两首诗词,对他终生的影响绝对会优于题海的百倍。我们可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它是贯彻阅读和写作的大门。怎么写?积累经典中的精美词句,在打磨消化后变为自己的语言;写读书心得,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可以进行内化,训练思维等等。此外,我们可以用阅读为写作导航。例如:学写人,我们可以借鉴名著中写人的方法:如鲁迅写阿长的方法,将人置身事件中写,把人“人化”而不是“神化”;可以借鉴严监生临死前的一段文字来指导学生抓人物性格,抓典型事例,抓细节描写写人。学生学以致用,定会受益匪浅。
(三)在描写上多下功夫
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应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很多孩子作文只有泛泛而叙,缺少描写,以致叙事干瘪,写人干瘦,如同嚼蜡。虽然我们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反对过度玩语言,倡导记叙文靠内容靠真情取胜,但这并不等于要学生只叙述不描写。没了描写,还有生命力吗?请看下面这个学生作文片段:
“妈妈总是在生活上尽量满足我,让我过好。每次吃饭的时候她总会把菜夹给我。而我却生气的说了一句:‘你怎么又给我夹菜?自己吃行不行!’而妈妈每次都说不会夹了,可还是一直在夹。”(《一个伟大的人》)
我的思考:选材好,用琐事表现母爱。但为何不把情景真实再现,不加上对妈妈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呢?缺乏了必要的描写,母亲的形象就不鲜活!外,标题太大哟!
纵观这些年的中考阅卷,描写功力强的学生作文更容易得高分。我认为在平常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首先,格物才能致知,没有细致的观察绝对无从下手于描写,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是要务;其次,应把描写方法各个击破。如: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景物描写的方法,我们应该逐一指导和训练;第三:加强仿写训练,这应该是一条捷径。如,《小巷深处》中有这样一组句子“自我有记忆开始,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冰棍箱。”这几句妙在把抽象的家具体形象化了。语文教材和课外名著中有很多这种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来训练仿写呢?第四、巧用修辞。它对描写的作用,不再赘述。关键是我们要把此类训练常态化,以达到学生能应用自如的地步。
(四)把评改权还给学生
众所周知,好离不开反复的修改。我们应该重视作文的评改,可以把权力还给学生。只不过,这个“评改”应该是在教师一定要求下的有针对性的批改。如:魏书生就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了学生,他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评改作文: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有几个;有无病句;标点是否错误;中心是否鲜明集中;选材是否典型、合理;语言是否简练、准确。我们在每次评改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每次集中提一二要求。如:单一看有无亮点;再如初一学生“记一件事”,我们可以以是否是一件事,事件叙述是否具体感人,事件详略安排是否恰当作为评判标准等等。学生根据老师提的标准对号入座,很容易看出问题,长期训练下来,很多时候评的作文比老师还好。这么多年,我经常运用这种懒惰的智慧,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评改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也可全班共改。凡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写作训练,学生的作文都必须经过写完后的一次自改和评讲后的一次自改;对于全班问题都严重的作文,就要进行全班的升格训练,如前面展示的那个学生写的妈妈给她夹菜这件事,由于学生都爱犯只叙述不描写的毛病,又都有亲人给他夹过菜的情感体验,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班改写,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大家不妨试一试。
以上是我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思想还不够成熟,思考还不够深入,但值得庆幸的是我已走在了思考的路上。各位同仁,不管语文教学改革将如何进行,也不管作文教学之路有多坎坷,我们只应宁静而从容地前行。只要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品尝到语文教学的绝美盛宴,一定可以还作文一片蓝天,一定可以给学生的生命打上健康的底色!
初中的作文 篇4
光和影交织的时间,尘嚣躁动的世界,一切仿佛是如梦如画的闪现。但总会有一处别样的风景,在心湖撩拨起点点涟漪,折射出斑斑梦幻的影迹。
白净的灯光,透过玻璃窗,隐隐地在夜幕中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像黑色夜幕上的一颗宝石,点缀了整片无声的天空。
我兀自在楼下踱步,考试的失利驱使心中的惭愧,击打着我的心,我就像断了脉的叶子,迷失在这枯败季节……经过再三的心理斗争,开始躁动的胃帮我做了个决定,我循着灯光,慢慢走上去。
钥匙在门中轻轻转动,透过厨房的玻璃,我能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体态略显臃肿的'她,扎着围裙,在厨房间来来回回忙碌着,厨房间水汽氤氲,却清楚见得在碗碟之间飞舞的双手,听清那叮当作响的碗碟声。“吱呀”一声,门被轻轻推开,妈妈端着菜走出门。我站在门口不知所措,“怎么了还不吃饭?”我迅速低下头,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她放下手中的盘子,向我走来,俯下身。松软的头发把光线分成一缕一缕,只看见发丝下的光透过她的眼睛射入我的瞳孔,她轻轻吐出几个字:“怎么了?”
一股酸劲涌上鼻腔,一眨眼,两行泪便顺着脸庞流下,“不哭啊。”她用大手裹着我的脸颊,轻轻抬起,摆动着拇指,为我拭去脸上的泪痕,摩挲着脸庞,我似乎从这种感觉中读出了些许温暖,些许沧桑,但分明可以称之为母爱的感觉。
她牵起我的手,来到椅子前坐下,“没事的啊。”空气中弥漫着饭菜发出的氤氲着雾气的香,还有一丝刚刚没品出的异样的味道,她就这么拉着我,一点点帮我整理衣领的乱,也在帮我梳理烦乱的思绪,她喃喃的说着什么,一字一词随着声音淌进耳朵,滑落进身体的每个角落,慢慢地我眼中似乎世间一切全无,只有那个坐在我身旁的母亲。一切变得静悄悄的,窗外的嘈杂丝毫摇动不了屋内的静谧,只是化作点点温暖的痕迹,飘散在充满暖意的这一间屋子中。
真美。
丝丝柔风化作温暖片片,裹挟着温暖,将别样的风景带至我眼前。
别样的风景,不需要小桥流水,不需要繁花锦簇
别样的风景,不需要灯红酒绿,不需要车水马龙。
我依旧坐着看着亲爱的母亲,不知心中泛起的究竟是那种情感,有感动,有温暖,但我知道里面一定含着浓浓的爱意。我的嘴角微微扬起一个熟悉的弧度。她也笑了,满是温馨的感觉。
简单的场景,也会是别样的风景。同时,平凡的母爱,也会是浓浓的幸福。
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却是刻画得如此的细腻与唯美,让人不禁沉浸在她考试失利的感伤中和温暖的母爱的包围中,这一切,跟作者细腻的感情和对生活的敏感捕捉是分不开的。出色的人物描写可圈可点,对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也为氛围的烘托增色不少。
初中的作文 篇5
初三,一个为追逐理想而拼命奋斗的一年。实现理想的过程,哪能不付出汗水,总之也就是累。结束了一天繁忙的课程,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车门钻进了公交车。人又是这么多,我充满了不满。
举步维艰的公交车上,仅找到我的一席容身之地,肩上那胖乎乎的东西——书包,被从我身边经过的人挤来挤去,我压制着心中的怒火,要淡定。几站过后,车上的人少了些,我的身体终于动弹的了,心情也稍微有了些好转。好景不长,不一会儿,从公交车后门上来十来个手拿锄头的中年妇女,公交车上又是人满为患了。她们的手中拿着锄头,背上还背着白色的麻袋,看起来不轻,也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有的人还穿着迷彩服,衣服朴素的不能再朴素了。头发也许是风吹过的缘故,有些凌乱。
尽管是在春天,也不难闻到她们身上的汗水味,我紧锁住眉毛,对此嗤之以鼻。平静的外表下,内心其实早已火冒三丈。都是你们,我上学这么辛苦,放学后还要被挤得这么惨,我要爆发了。
多打量了她们几眼,貌似她们并没有因为拥挤影响心情,而是三两个人一起聊着天,或许可以说是欢声笑语。真搞不懂你们,有什么好笑的。尽管讲的是方言,有些话也还是可以听懂的`:“这里的车真多啊,一年比一年多多了,还有这房子,真高啊。”循声望去,正好撞上了说话者的眼神,没有抱怨,没有不满,可以看出的只有满足与期待。我读懂了什么。
那些工作者们,真正意义上诠释了早出晚归的含义。他们不论酷暑还是寒冬,都一味的埋头工作。他们是美丽城市的建设者。看着自己一砖一瓦建起的高楼大厦,他们并不抱怨自己没有住在那里,而是对自己的成就十分满足。他们想着要努力赚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所以从未想过放弃。
而我,因为体育课而叫苦不迭,遇上长跑能躲就躲,写作业越写越烦躁。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成长,从未想过为父母做些什么,只是一味的指示他们做这做那,还嫌做的不够好。此刻,从那眼神中,我已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
初中的作文 篇6
我的人生与别人不同,想必大多数人从小滋润着爷爷的慈祥,奶奶的疼爱,但我是由姥姥带大的。从不敢说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但我绝对是幸运儿一个。
我的姥姥已花甲有八,性格非常和善,对待乡邻总是和气的,尤其是自己的子女。她不是典型的封建老人,思想也不落后,但是她从不会去追求一味的艳丽,身着总是朴实无华,但我知道她心中隐藏着一股热血。在我心中,她更像是巾帼英雄,尽管不是那么的明显。
姥姥她没有念过多少书,但她骨子里透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学的热爱。只要有本书出现在她眼前,她总是会似懂非懂的翻一翻,尽管十有八九不认识,但她那种神情,那种一头钻进书窝,恨不得一目十行的精神,着实令人刻骨铭心。姥姥家在农村,偶尔有发宣传,每当这个时候,她便像一只发了疯的兔子,一个人抢上好几张,一张一张的用心品尝,也许知识就是她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杯清茶吧。姥姥她是一个节俭的人,在这方面,她成功的吸取了老一辈人的真传。只要是发现旧报纸,她总会品尝之后用来糊墙。
姥姥她的手艺特别的好,不管是什么缝衣服,做饭,乡下女人该学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在十里八里之内,绝对是拔尖的。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成就了我贪玩的性格。就算每次弄脏,弄破衣服,姥姥也总会在妈妈发现之前消除瑕疵。
不过,最让我敬佩的,绝对是姥姥的饭菜。虽说姥姥的饭菜不似牡丹花那样高贵艳丽,但在它朴素的外表下,味道是天下第一绝。如果说晋城十大碗是牡丹,那姥姥的饭菜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雅高贵,足矣与它分庭抗礼。
姥姥没有享过清福,她的一生总是在繁忙中度过,什么脏活累活,男人干的活,她一个人全做了。硬是拉扯着四个孩子,度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艰难岁月,这该是一个多么无私,伟大的母亲呀。
也许正是因为艰苦岁月磨练了姥姥的生活,使她成为了一位活生生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更让她拥有了当下中国人残缺的一种品质,人总是要活的,不论生活给你多大的压力,你都要顶着尘土,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我的姥姥身体不太好,但她永远秉承着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一切都是那么的精神。她在闲暇之余,总会给自己找点乐,因此你看到她,除了那半头华发之外,绝对看不出她已轮回了一甲子。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精神头十足的老太太。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慈祥和善,待人接事十分和气的农村大妈。
这就是我的姥姥,一个坚贞勇敢,于人为己的革命同志。
初中的作文 篇7
上课了,老师一吹哨子,她马上跑到座位上坐好。不说一句话,不做小动作,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讲课时,她竖起耳朵认真听,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记在脑子里。老师提出问题时,她马上开动脑筋,想出答案再举手,发言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大家都为她鼓掌。有一天,蚊子从窗外飞进来,在她的头上转着圈飞来飞去,好像说:'公园里柳绿花红,莺歌燕舞,非常美丽。"可是彭钰倩不理它,蚊子没意思只好飞走了。啊!彭钰倩上课真专心哪!
【初中的作文】相关文章:
初中写景作文-初中写景作文04-05
(精选)初中的作文07-22
(经典)初中的作文08-02
【精选】初中的作文08-19
(经典)初中作文08-08
初中的作文09-27
(精选)初中作文09-08
初中的作文(经典)09-01
[精选]初中作文10-01
初中作文[精选]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