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要开一块菜地,重点描写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和执著。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4、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
2、读题,质疑:
师板书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开辟菜园?
父亲的菜园是怎样的?
二、初读质疑
1、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2、指名汇报:
多媒体随机出示重点句:
我们的心情都不大舒畅,没有了新鲜的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3、学习这两句话:
齐读第一段。
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
(菜园对我们家的'重要性,也写出了父亲要开辟菜园的原因。)
指名读第二句话:
句中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碧绿的翡翠。
多媒体出示图:
(荒凉的山坡上有一块父亲的菜园)
理解荒凉的意思?(没有任何动植物,很冷清)
三、品读感悟
这么荒凉的山坡,是怎样被我父亲伺候出一块肥沃的菜园的呢?
自由读2~9自然段,用﹋﹋划出父亲说的话及父亲的神态,并用△点出代表父亲动作的词。
1、指名汇报表示父亲语言及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⑴ 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板书,理解坚毅(坚定有毅力)
感情朗读,体会父亲当时心情。
⑵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从信心十足你又体会到什么?
指名感情朗读。
⑶ 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难为、拼了命说明了什么?(强调了这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
从父亲所说的这句话,有体会到了什么?(父亲不仅了解这土地,而且也热爱这块土地。)
指名感情朗读。
2、指名汇报表示父亲动作的词语,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父亲扛着锄头、挑起菀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里。
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锄头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
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看新开辟的园子,父亲笑了。
从父亲的这些动作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执著、聪明、坚毅、勤劳)
父亲笑了中的笑会是怎样的笑?(会心的、开心的、高兴的、心满意足的)
分别做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父亲执著、勤劳的高贵品质。
四、总结升华
经过父亲不懈的努力,荒凉的山坡也慢慢变成了肥沃的菜地。与此同时,也映射出父亲执著、勤劳的高贵品质,作为他的孩子,我会说些什么呢?而父亲又会怎么说呢?
【板书设计】
父亲的菜园
坚毅、不气馁
荒凉的山坡 碧绿的翡翠
信心十足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 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重点
1. 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2. 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 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一)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1. 导入。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2. 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3. 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
4. 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5. 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
6. 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二)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1. 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
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2.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
相同点:
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
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
3. 齐读《热爱生命》
附:
热爱生命
法国 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2. 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
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小节,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了丰富的想象,铺排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这首诗歌重在写“变”,但“变”的过程中,也隐含了儿童的愿望,表现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诗歌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想象世界,用儿童的笔触描绘世界,让学生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架起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与形象的自然画面间的桥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诗歌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
二、设计理念
读为主线。有感情地诵读是学生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夏天的美丽,感受亲近自然的愉悦,从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想象为桥梁。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及至梦幻的想象力。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像空间。在教学中,通过想象帮学生架起静止的语言文字与鲜活画面之间的桥梁,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中无拘无束地欣赏、体味诗歌文字,感受其中的语言美、人文美……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语文教学总目标、本课的特点与学生实际,从三个维度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课文1至4段。
(2)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中3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3)分享小诗人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并在感悟诗情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四、重、难点分析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五、教学流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小朋友,美丽的春姑娘已经离我们而去,热情的夏姐姐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细心的小朋友是否发现夏姐姐的足迹呢?(学生交流)
2、夏姐姐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来到了人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贴出夏姐姐图片)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呢!是一首夏天的小诗。(出示课题,指名朗读)
(以轻松谈话的形式,激活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穿着、饮食、动植物、气候等方面来感知“夏天小姐姐”的形象,赋予无生命的夏天以生命意象,从而感性上体会“热情”的含义,引起学生和大自然相亲、相融、相近的渴望。)
(二)、初读诗歌,大体感知
1、题目就这么美,相信诗句就更美了。请小朋友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将生字新词读准了,诗句读通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
2、哪位小朋友愿意将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诗,随机正音:清凌凌 穿梭)
3、还有这么多小朋友想读,那请小朋友读给同桌听听,互相帮助。(同桌互读)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读得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低年级学生处于言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尤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本环节的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就是要让学生直面文本,扎扎实实地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
(1)、热情的夏姐姐已来到我们身边,她要来帮我们小朋友实现一个愿望,听,她在问你呢:“想变点儿什么?”谁来当当夏姐姐,向小朋友热情地打个招呼?(指名朗读,读出夏姐姐的“热情”)
(2)、同桌小朋友面对面,脸带笑容一起来热情地打个招呼。(齐读第一节)
(本节内容简单,重在感受夏姐姐的热情,故屏弃所有问题,就让学生反复感情朗读,在读的表情中,语气中、声调中感受“热情”。)
2、学习第二至第四小节
(1)小诗人想变点儿什么?请小朋友快速从2至4节中找一找。(交流老师随机贴出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新月、荷叶)
(2)请小朋友来尽情地朗读2至4段,多读几遍,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读着读着,你变成了什么?(学生自由放声读诗句交流)
▲雨滴:
.请小雨滴来读这句诗(出示诗句,指名读)
.听着听着,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透明”、“睡在绿叶上”等文字想象小雨滴可爱的样子,躺在绿叶上舒服的样子,并将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让我们来分享小雨滴的美丽和舒服。(指名感情朗读)
.这美好的愿望让我们告诉夏姐姐,让她来帮我们实现。(指名背诵)
(诗句简洁凝练,只有透过文字读出一幅幅画面,才能达到诗、画、情统一的境界,才能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振。这里,没有给学生提供画面,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尽情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小雨滴的可爱与舒服。)
▲小鱼
.小鱼在哪里?请你来读这句诗。大家听,这是一条怎样的小鱼?(出示诗句,指名读交流)
.你想当这条快乐的小鱼吗?请你读!你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清凌凌”一词引导学生寻找答案)
.河水多清、多凉爽,谁也想变成小鱼游一游?(指名感情朗读)
.让夏姐姐来帮我们实现它(指名背诵)
▲蝴蝶、蝈蝈
.小蝴蝶、小蝈蝈请你们来读这节诗。(出示诗句,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朋友,听着听着,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蝴蝶飞,听到蝈蝈叫)
.你看到小蝴蝶是怎么飞的?是文中哪个词告诉你的?(理解“穿梭”)想像小蝴蝶来飞一飞吗?请其他小朋友当花朵。(在音乐声中,“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你不想对花儿说些什么吗?(引导“蝴蝶”与“花儿”对话)
.你们还听到什么?想亲耳听听吗?(播放蝈蝈叫声)小蝈蝈快和它一起唱呀!(学生学蝈蝈叫)
.老师发现连刚才没有变成小蝈蝈的小朋友都忍不住放声歌唱了,是什么快乐的事情使你们想放声歌唱呢?(引导学生说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如此快乐的生活小蝴蝶将它跳出来,小蝈蝈将它唱出来,你们能将它读出来吗?(指名感情朗读本节诗句)
.快告诉夏姐姐,让她来帮你实现。(背诵本节)
(杨再隋教授说:“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环节创设文本情境,利用“角色”这一触动学生的情感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通过游一游、飞一飞、唱一唱,体验角色的独特感受,真正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乐”,从而引起共鸣)
▲星星新月荷叶
.小星星、新月、荷叶呢?请你们来读第4节。(指名分角色读)
.你们为什么想变成他们呢?(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能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所有小朋友都喜欢上你们吗?(指名感情朗读)
(充分挖掘诗中空白处,让学生诉说“自己”想变的原因,既感悟了诗情,又得到语言训练)
(3)相信现在,每一位小朋友心里决不仅仅想变一样东西,可能想变两样、三样,甚至,把你们心中的美好愿望都告诉夏姐姐,他可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巧用与夏姐姐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水到渠成,兴趣盎然地将诗句熟记于心,并感情背诵)
(四)、文笔生辉,拓展延伸
除了诗中的这些事物,在这迷人的夏天,小朋友,你们还有什么想变的?把你美好的愿望,也像小诗人一样,写成一节小诗,行吗?(出示句式“我想变------,-----------。我想变------,-----------。”学生先写,再交流)
(得法于课堂,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最后安排这个拓展环节,有效地帮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诗歌篇幅是有限的,学生个性化体验的空间是无限的,学生用诗的语言,仿照课文表达自己想变……在富有个性、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想象更任意驰骋,内心的独特感受更得以抒发。)
(五)、学习生字,美观书写
1、夏姐姐今天还为我们带来了三位新朋友,(出示:游穿眨)
2、谁认识他们,来读一读?(指名读)
3、哪个字最难写,你来想办法记住它。(用一句话记住“游”的字型)
4、“穿”字谁来帮它找朋友?(找朋友过程中理解它的2个意思)
5、这些字,我们不仅要记住它,理解它,还要把它写漂亮,先看老师写(老师范写,边写边提醒书写的注意点)
6、请小朋友也来美美地写一写。(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老师巡视指点。)
(高林生老师曾说,识字、写字要坚持先自学而后教的原则,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为此字型上抓住“游”,让学生将其各偏旁编成一句流畅的话,方便学生记牢。字意上抓住“穿”,当学生只理解穿戴时,用一个穿线的动作,就帮助学生理解它另一个意思。还有个生字,只简单点拨,如此扶放结合,既扎实有效,又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成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能力目标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初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模式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教学。
一、导入新课、揭题。 导入方法:回顾成语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创造的意识来自于问题和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建立在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基础上的质疑精神是对好奇心的推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交代学习任务。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2 练习复述课文。 3 了解成语,学会运用成语。
四、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感悟第九自然段。 1 自由读,思考: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用划出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句子。 (3)用划出他分析的句子。 2 全班交流。 3 变式练习: (1)大雁飞得慢,因为( )。因为( ),所以( )。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 )。因为( ),所以( )。 4 同桌对读,边读边记。 5 填空练习: (1)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就判断出这只鸟( )。 (2)这只鸟所以一听到弓弦响就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 (3)这只鸟所以掉下来是因为( )。 (4)更羸知道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会害怕,用劲儿往上飞,会使旧伤裂开。所以判断只要( ),这只大雁就会( )。 6 引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同时加深了只要一拉弓,大雁就落下来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件的可信度,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7 导语导入:这是更羸把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出的结果,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8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题: (1)更羸是怎样使大雁掉下来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标出魏王感情变化的词。 2 方法:读、思、画、议的方法。 3 交流。 (1)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更羸是一个射箭能手。抓住时机理解能手一词;还知道哪些能手,进行积累词语的练习;②叙述更羸是怎样把大雁射下来的。) (2)观看录像。师解说,创设情境:一只受伤的大雁无助地拍打着翅膀,边飞边鸣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伴声音),可怜的大雁听到弓弦响,心里害怕极了,拼命地往高处飞,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 4 回到文中,指导朗读与录像内容对应的段落。引导:目睹这一切,魏王的感情有没有变化?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5 看投影出示的句子,自由试读。 6 指名读。 7 创设情境师生对读18自然段。 8 按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9 自由结合表演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大段,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并在多种情境下的诵读中,理解积累语言并能初步地运用语言。
七、练习复述课文。 1 自由练说。 2 指名复述。
八、揭示喻意,学习运用。 1 理解成语的本意。 2 揭示其比喻意义。 3 列举生活中这样的人。
九、总结课文。 1 采用对照法归纳更羸的品质,完成板书。 2 回忆类似生活经验,激发观察兴趣。 3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都应该留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增长很多知识,还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收集素材,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将思想教育巧妙渗透,激发学生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兴趣,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 识记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会春雨的情趣,进而感受春天带给世界万物的勃勃生机。
学情分析:
1、认知特征分析:
(1)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仍以无意注意为主。
(2)学生想象力丰富,乐于进行口语表达,但语言需要教师和同伴帮助规范。
2、基础分析:
(1)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2)多数学生认识了四、五百字,并初步掌握了听读识字、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等识字方法,并初步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铃铛课件板贴画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游戏:猜猜看
1、猜铃铛。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猜猜看。同时出示一个装有金属铃铛的茶叶桶,请学生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随意猜测。
(2)教师晃动铃铛发出声响。学生根据声音的提示猜出是铃铛。伴随着“丁零当啷”声,教师随机展示铃铛。学生用拟生词来形容铃铛的声音。
2、猜偏旁。教师指出这个铃铛是金属做的,猜铃铛的名字会有什么偏旁?学生凭借前面的积累可以猜到是“金字旁”。教师板书“铃铛”学生认读。教师板书“líng dāng”,学生同时书空。教师指出“铛”单独出现读一声,跟“铃”组成词语读轻声。学生再读,体会轻声。
3、教师在“铃铛”前板书“雨”,学生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见过“雨铃铛”引入儿歌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认准生字、读准字音。
(一)认字
1、 学生自由读儿歌。在充足的时间里读书,标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合作认生字。
(1)合作前教师指导:在小组里用生字卡片互相教一教,让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读准字音。可以小组长领读,可以轮流读,也可以一起读。
(2)合作中教师指导:①随机指导:巡视中,根据个别情况指导合作方法;②跟进式指导:在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后,指导盖住拼音,独立认读)
3、学生小组合作检查生字。
4、挑读易错字。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将自己小组在合作中识字中发现的'容易读错的生字,给大家提醒儿。
5、检查反馈。
课件:生字闯关
第一关:你是我的好朋友(房檐上挂着11个小水珠,点击每个小水珠就会出现相应的生字)
游戏规则:每出现一个生字,学生齐读,随机请学生用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话。
第二关:火车开动呜呜呜(每节小车箱上都有一个生字,依次点击,依次出现带有生字的小车箱,点击11次,小火车开走。可重复进行。)
游戏规则:学生按顺序依次读生字。
(二)读文
1、同桌互相读课文
要求: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个在读,另一个认真听,读对表杨,读错帮助纠正。
2、指名读,整体感知儿歌。
课件展示:整篇课文。
(1)指名一对同桌读课文。读后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听的要求:听听字音读得准不准,句子读得通不通顺,听后评价。
(2)再指名一对同桌读课文。听的要求有两个:①继续做小评委。②边听边想,从儿歌里能看见哪些景物?
语文教案 篇7
凡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提醒部分要十分注意的读音
别墅(shù)邮差(chāi)窜(cuān)过 似(shì)的 逮(dǎi)住 挨(ái)打 摩(ā)平
3、快速浏览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想想它们都是凡卡信里的内容吗?
(不是,有的是凡卡的回忆,有的是作者的叙述,有的是凡卡信的内容)
4、再读课文,分别找出哪些是作者的叙述,哪些是凡卡信的内容,哪些是凡卡的回忆,并做上标记。
三、认识作者,自学生字
教师介绍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19
小学语文尊严教案06-20
小学语文教案01-02
语文教案(优秀)12-17
实用的语文教案08-27
语文拓展课教案11-23
语文教案[集合]11-26
背影语文教案11-1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教案[合集]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