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13 10:01:58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热】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三个生字连、荡、船。

  3、让学生初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一些字词,如:渠、驳。

  教学难点: 理解白帆飘满湖面飘满河和歌曲装满一箩又一箩。

  情感教育: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口述: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波,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中央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生答:喜欢)其实我们的家乡--太仓就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水乡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这是一首献给水乡的歌,想听吗?

  2、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秋湖月夜》。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 师:你喜欢读哪一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6、随机出示词语: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指名读,齐读

  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 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

  四、鼓励质疑引导解惑

  1、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2、小组选择问题讨论,然后组间交流。

  3、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 如:

  (1)渠、河、池有什么不一样?(出示画面,请学生一一指出)

  (2)驳与船一样吗?(看图理解)

  (3)歌能装在箩里吗? 教师提问启发:谁在唱歌?水乡人民用箩装什么?望着一箩又一箩的劳动成果,水乡人民会唱些什么呢?学生再次朗读第三小节。

  五、回归整体表情朗读 师生合作,师问生答。

  六、学习生字培养习惯

  1、写好飘、装、船三个生字。

  2、学生说说记忆的方法。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上描红,师巡视指导写字的姿势。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了解内容,懂得孝敬老人,帮助病残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叙事的基本方法。

  2、讨论要点,明确本次训练的重点是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又要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具体地写出来。

  3、按照要求,选择做过的一件事写下来,做到把经过写具体,动内容写生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难点: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学习例文,归纳写法。

  1、轻声读例文,完成练习。

  (1)《给爷爷洗脚》主要写()的事。

  (2)小作者在叙述给爷爷洗脚这件事时,先写(),再写(),最后写(),其中重点写()。

  2、小结。

  3、结合“习作要点讨论”,归纳写法。

  (1)写一件事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写事情要有重点,要把事情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

  (板书:按顺序写具体)

  (三)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1、仔细读例文,启发讨论:

  小作者是怎么样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写具体的?

  2、归纳小结:小作者把给爷爷洗脚的经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分成了几个部分:打水-脱袜-搓洗,每一部份都写得很细致。另外,小作者还把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写出来。这样就十分具体了。

  (四)审清题意,循序渐进练习。

  1、审清题意:你们知道今天作文是写什么?有哪些要求?

  2、开拓思路。

  3、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在选择好内容的基础上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组织材料,列好提纲。

  (2)让一个学生具体地口述自己为老人或病残人做过的一件事的经过。

  4、学生练习草稿,教师巡回辅导。

语文教案 篇3

  《荷花》是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的一精读课文,它图文兼美,描述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在教学这课文时,始终以“美”贯穿全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播放画面,感知形象美。

  1、设问激趣:同学们看到过荷花吗?把你看到的荷花用一个词形容听听。(含苞欲放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2、课件播出生机勃勃,随风摇曳的一池白荷花,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二、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找找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利用这一问题直接导入第2自然段的学习。)

  1、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同位交流,说说句子美在哪里?

  2、抓住重点词句全班交流,品味课文。

  (1)借助CAI课件体会荷叶、荷花的特点,并感受三种白荷花的姿态美。

  (2)换词体会“冒”字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冒”字不但写出了荷花的数量多,而且写出了荷花蓬勃向上,顽强生长的动态美。)

  三、创设情境,领略意境美。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荷花有哪些姿势?

  2、作者为什么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画家是谁?想象这幅画的样子。(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播放荷花舞蹈、蜻蜓飞来、小鱼游去的画面,并配乐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融入荷花池中,变成一朵白荷花后的感受:蜻蜓、小鱼会对“我”说什么?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和“我”作伴?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

  四、感情朗读,体验情感美。

  “我”真的是荷花吗?“我”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是一朵荷花呢?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体验,也让学生再次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拓展思维,展现创造美。

  小组合作,用自己最喜爱的形式表达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学生兴趣盎然,有的作诗,有的表演,有的朗诵,有的作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创造中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六、走进自然,发现生活美。

  课后带领学生参观家乡南山公园的荷花池,学生完全被池中那婷婷玉立的荷花、形态各异的假山、水珠四溅的喷泉等美景陶醉,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声。很多学生还仿照这课文写出了家乡荷花池独特的美。

  [评析]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一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使学习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己不同的感受,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二是多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荷花池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三是以“美”贯穿全文,通过画面、朗读、想象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荷花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四是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融入大自然,走进生活,充分感受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颤动()聒聒()宽恕()

  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在续写一句,表达你对四季的感受。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

  二、理解探究

  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三、合作释疑

  3、《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

  6、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课内精读

  1.作者从蝉。贝壳这些细小的事物中感悟出了怎样深刻的道理?又作了怎样的追问与思索?

  2.文中,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请问“这样”指什么?结合你的体验,你觉得它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3.蝉.文中有了一些比如“却、竟、就、只、才”这样的字,请结合全文举例说说这些字在文中的作用。(分析2个即可)

  4、结合你童年生活的经历,发挥想象,填写①段的最后一句,与上文衔接自然。

  第一、二课时

  复习内容

  1、名著导读。

  一掌握名著导读的知识点。

  1、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本册三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

  2、老师设计几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

  3、问题的反馈。教师归纳答题的技巧。

  如:

  《爱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1、作家、作品。

  A、《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13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B、采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故事主题:真挚的爱。

  C、全书共100篇,分三部分:①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②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③老师的九则故事。这三部分以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为中心。

  2、问题设计。

  A、《爱的教育》一书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B、读了《爱的教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C、《爱的教育》的故事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1、作家、作品。

  A、《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思想”。

  B、全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②对大自然的崇拜。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问题设计

  A、冰心的《繁星》《春水》中,哪一首诗给你印象最深?并谈谈你有体会。(如《纸船》)

  《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1、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闻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2、了解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寓意。

  3、阅读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认识故事提示的寓意。

  4、练习巩固。

  A、《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几则故事?请说说理由。(最少两则)

  B、你能从《伊索寓言》中说出一则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故事吗?

  第三、四课时

  1、复习本册学过的生字生词,掌握音、形、义。

  2、熟练运用学过的生字词。

  第五、六课时

  复习内容

  1、复习古诗、名句的默写。

  2、学会初步赏析一些古诗或《论语》中的名句。

  复习过程

  一、学生复习要求背诵古诗和名篇。

  1、学生诵读本册要求背诵的古诗。

  2、教师指导学生熟记一些名句,会默写。

  3、掌握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默写练习。(主要针对后进生,以激励为主)

  第七课时

  复习内容

  1、仿写句子。

  2、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辨别和运用。

  第八、九课时

  复习内容

  1、本册书中的课内讲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复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再次把握各讲读课文的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2、阅读训练(下发练习卷)

  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让明确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或更具深刻的含义。

  2、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在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A、上下文的联系。

  B、词语句子的言外之意。

  C、作品的写作背景。

  如何理解“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结合写作背景)

  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1、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划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并能结合主题思想有较深的理解。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的方法有:

  A、看文章的题目。

  B、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C、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

  D、分析人物的性格。

  E、综合各段段意。

  F、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去感悟,去理解,去运用,多做专题训练,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第十、十一课时

  复习内容

  1、文言文实词、虚词积累。

  2、文言文翻译。

  3、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

  4、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5、重要的作家作品常识。

  第十二、十三课时

  复习内容

  1、本册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2、本册中各单元的作文指导。

  3、一些常用文体的写作指导。

  第十四、十五课时

  综合测试,讲练结合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作者2、疏通课文3、分析内容、归纳课文主题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成语相信好多同学都听过,但不知你们是否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及它的意思。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个成语的浓厚的兴趣来学习刘基的这篇《卖柑者言》。

  (二)介绍作者刘基,是元末明初负有盛名的诗文作家,在《诚意伯文集》中共有二十卷。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露了历史的真相。他的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以及他们压榨掠夺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强。

  (三)分析课文

  1、给下列字注音溃kuì 贾gǔ 鬻yù 笾biān 衒xuàn 廪lín 醇chún 饫yù 赫hè

  2、解释疑难词(2)通假字①贾:通“价”,价钱②衒:通“炫”,炫耀③縻:通“糜”,浪费、消耗(3)词类活用①业:以……为业,名词的意动用法②干:盾牌,这里是保卫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③峨:高戴,形容词用作动词(4)解释疑难字、词①涉:经过 ②溃:腐烂③烨然:色彩鲜艳的样子 ④鬻:买⑤贸:买 ⑥败絮:破棉絮⑦实:装满 ⑧夫:那些⑨斁:败坏(5)掌握以下句子翻译①甚矣哉,为欺也。②而独不足子乎?③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④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3、分析课文(1)文中说桔子贾十倍,而人却争鬻子,为什么?因为桔子的外观光泽好、质感好、颜色好(燃然、玉质、金色)

  (2)作者是如何来引出本文的议论的.中心“欺”的?通过里外的对比。

  (3)刚才我们知道了桔子外表是非常漂亮的,哪它里面呢?“如烟扑口鼻,干若败絮”(比喻)

  (4)第三段主要是卖柑者的论述,那么他是针对什么而论述的?是针对我提出的“欺”字

  (5)这个卖柑者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欺”?两个

  (6)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论己之欺、论世之欺

  (7)卖柑者是如何论述论己之欺的?他认为,自己只不过为了糊口活命,根本谈不上过分,更何况他认为“世之为欺者不寡,而独我也乎?”

  (8)卖柑者对于论世之欺又从几个方面来论述?两个先写武将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再写文官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9)卖柑者对于武将和文官都由外到内进行描述,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质上却干着欺世盗名、玩忽职守、坐享俸禄的事。

  (10)那么这些人和柑子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借柑来类比,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与柑一样,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本质是一样的。

  (11)对于卖柑者的话,我为什么默然无以应?因为我只看到卖柑者的小欺,而没看到当时整个社会的大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备别人。而卖柑者舍小击大,不平而鸣,表现了愤世嫉邪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那些文武大官的欺骗伎俩比卖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论其祸国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卖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语。

  (12)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因为这是由于当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欲防止因写此文遭受迫害罢了。

  (13)归纳主题这篇文章以“予”与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

  (四)布置作业1、背诵、翻译课文2、作业本

  三、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爱护建筑物的良好习惯。

  2、认识珍、贵等15个生字,继续培养识字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读课文,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综合活动: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

  2、在读中体会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它是珍贵的纪念”?

  3、区分易错字“该”与“刻”。

  教具准备:

  小刺猬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辽阔广大,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可以让人们去欣赏。伴随着音乐,教师展示图片:

  2、热爱旅游的人们到处去欣赏祖国的秀丽景色。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看到过什么景色?你是怎样留纪念的?(学生纷纷回答)

  3、有一群小动物在山坡上盖了一间漂亮的小亭子,它们是怎么留纪念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边听边看大屏幕。放课件和录音:

  (2)喜欢这个故事吗?你能自己读课文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拿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

  (3)谁有好办法来认识这些字?

  学生归类出看拼音识字、问老师、问同学、联系上下文猜字、利用查字表识字等办法。

  (4)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识字方法认字,如果这些字你都认识了,请你读一读课文。

  (5)游戏:“好朋友,合作学,团结起来收获多”:学生自愿结合成小组,在小组内学生自己商量读书的方式,并且在小组内检查生字认字情况,进行合作学习。

  点评: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小组汇报读书情况。

  (7)第二年春天来到的时候,亭子周围鲜花盛开,蝴蝶飞舞,小动物们又到小亭子来玩。

  出示课件:小刺猬留下了什么纪念?为什么这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

  贴小刺猬图:

  点评:通过讨论,明确小刺猬留下的纪念是什么,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8)小刺猬留下的纪念这样美丽,你想怎样读?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在师生互评中进行美读。

  点评:通过进行各种方式的评读,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同时通过朗读让学生再次感悟到了这份纪念的珍贵

  2、生字测试,游戏识字。

  (1)抽读本课的生字卡片,筛选学生易错字。

  (2)小组合作学习筛选出的生字。

  (3)游戏:美化环境,大家来:在黑板上贴有鲜花和绿草的`图片,图片的背后贴有学生筛选出的易错字,学生用识字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就把这个字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花坛里。

  在游戏中进行组词,说话练习。

  点评: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可以分析字型,可以猜字谜,可以用动作记,可以画画记,在游戏中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起来。

  3、引导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学生比较“刻”和“该”在字形上的区别。

  (2)老师范写“该”。

  (3)让学生自己写一个“该”,并试着自己写一个“刻”。

  (三)口语练习,综合活动。

  1、齐读全文,想一想“你认为小刺猬怎样?”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2、老师带大家到公园里玩一玩。

  课件展示:美丽的公园里有什么?三块牌子上应该写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说一说。

  3、向学生发出倡议,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爱护公物。

  点评:在口语综合活动中,再次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的教育。

  (四)板书设计:

  珍贵的纪念

语文教案 篇7

  课题:积累.运用

  教学要求:

  1、理解读读背背中的词语,读熟后背诵下来,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热情。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积累词语,培养阅读能力;引导观察,学会表达出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4课时

三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三》教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精华)05-06

实用的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01-02

(精华)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合集]04-24

语文教案【实用】04-27

语文教案(优秀)12-17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教案[集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