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1 10:00:17 教案 我要投稿
立即下载

语文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合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运用拟人手法,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一定的阅读小短文和合作探究的经验。同时,爱玩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仍较短,但乐学爱动脑筋,竞争意识强。

  教学目的: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喜爱冬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15个,能正确读、认、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具等。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风吹的背景音乐)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板书 “魔术师”)。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板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一猜吧!

  2、(课件播放迷人的冬景:奇特瑰丽的哈尔滨冰雕,大雪覆盖的森林、公园、山川,银装素裹的大地,红艳夺目的雪中野果,正在在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的孩子……)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们知道这个神奇的魔术师是谁呢?(冬天。)

  3、(擦掉 “?”,板书“冬天是个”)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冬天是个魔术师》。(齐读课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听读识字

  1、听录音,边听边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认识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有!)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对黄河灵魂精魄的赞美;激发热爱祖国之情。

  知识要求: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摘录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要求:

  想像黄河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知道黄河魂指的是什么;通过语言文字想像黄河壶口瀑布动人心魄的场面;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陕西的宜川,山西的吉县之间,黄河的河面从五百米以上的宽度猛然收缩为五十米左右,河水骤然落下。形成了万里黄河最壮观的瀑布――壶口瀑布。今天我们一块来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壶口瀑布”而叫“黄河魂”呢?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适当批注

  三、 自学自学生字新词

  1、 读生字

  2、 理解词语

  四、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理清层次结构。(小组讨论,全班发言)

  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壶口瀑布的大名,如雷贯耳。但实际如何?作者存有疑虑。

  第二到五自然段集中描写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气势。

  第六、七自然段写作者的感受。

  2、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内容(看录像或图片)

  ⑴请学生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我”来到壶口,感觉如何?

  ②你对壶口瀑布这一景观哪里最感兴趣,说说(自由发言)

  点拨:在这几段的描写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形象优美的词语,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比作千万条黄鳞巨龙把跌落深渊的水向上冲的样子比作强劲的龙卷风等等,读后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身临其境。

  ⑵带感情读课文

  3、 学习第三部分

  ⑴作者歌颂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精神?反复读第六自然段。自由发言,谈体会。

  ⑵为什么用黄河魂作题目?

  老师归纳:壶口瀑布在黄河上,它的形成离不开黄河,离不开黄河的.水,最主要的是壶口瀑布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精神、壮举和气概正是黄河水的灵魂的集中体现,这里的“魂”指的是黄河的胸怀、精神和气概。

  ⑶满怀感情读这部分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读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名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课件出示陆羽的画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陆羽与《茶经》(师板书,生书空,同时讲解“陆”字的右边“击”字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齐读课题,读后质疑:1.陆羽与《茶经》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以此为题?学生以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快速浏览全文,想想:①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文章从什么话题谈到陆羽?

  ③文中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字音读准。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理解的词义来朗读。

  4.对于个别较难的词语给予解释。

  5.通过理解“茶”和“荼”的词义,帮助学生区别

  6.指导“荼”的写法。

  7.引导学生通过字义来区别“荼“的两种读音。

  “荼“(tu)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古同“荼”,涂炭。

  “荼”(shu)①玉板,古朝会时所执。②同“舒”,舒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行文的,从茶乡想到陆羽总起引出后面的三个事例(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以此来表现陆羽。这节课我们接着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去品读、去感悟。

  二、细读品味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语句写到了陆羽?(2、3句)能用一句话概括吗?(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默读第四句话,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衔接,引出后文)

  2.辨别江水

  (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陆羽辨别江水这件事?(2-8自然段)

  广茶艺,决心写人们不屑于写的“闲书”时毫不动摇。)体会陆羽的志向远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陆羽的高尚人品。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陆羽的人品: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

  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来。

  ②引导学生抓住“二十一岁”,“十六年”,“三十二州”两个“五年”,“二十六年”,“四十七岁”等数据来体会陆羽为撰写《茶经》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才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

  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段落,然后划记相关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感受。

  ③利用所查资料补充介绍(学习11段)

  《茶经》是怎样一部书?有何价值?

  在反馈基础上,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4.推广茶艺(12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

  (边读边划,作批注。)

  引导生抓住“如火如荼”和两个“也日益……”所在语句来体会。

  第三课时

  一、练读拓展:

  1.完成课后题二:陆羽为什么会被人尊称为“茶圣“?

  陆羽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的三个递进复句,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每一个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3.反馈:①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概述陆羽特点。

  ②第十一自然段第二句:概述《茶经》的内容。

  ③第十二自然段第四句:概述茶艺的影响。

  4.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5.有关《茶经》的小贴士。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卷上: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二、布置作业:

  布置课外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4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赖特兄弟在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造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在玩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创造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莱特兄弟的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生分成四个方阵进行抢答。

  (1)空调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02年美国人开利)

  (2)洗衣机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06年美国人费歇)

  (3)X射线什么时候是谁发现的?(1901年德国人伦琴)

  (4)维生素什么时候是谁发现的?(1912年英国人霍普金)

  (5)冰箱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23年瑞典的两个工程师)

  (6)电视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25年英格兰发明家贝尔德)

  (7)圆珠笔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38年匈牙利人比罗兄弟)

  (8)激光什么时候施舍发明的?(英国人肖洛和汤斯)

  (9)杂交水稻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65年中国人袁隆平)

  (10)因特网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

  2、教师小结。

  二、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3、提出本课不理解的词语,小组相互交流解决。

  三、整体感知,释疑解难。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准确、读通顺的情况。

  3、指名反馈。

  (1)分段情况。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结合图片资料释疑。

  四、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1——4自然段。思考:

  (1)什么叫“信念”?“飞翔的信念”是什么?

  (2)在莱特兄弟幼小的心灵中,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3)你觉得小时候的莱特兄弟是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词语品析,指导感情朗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搜集有关飞机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莱特兄弟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一天弟弟在想,人如果能像小鸟一般在天空飞翔那该多好。于是兄弟二人一面经营修车店,一面梦想着飞行,但当他们着手去进行飞行试验时,有人因滑翔机坠落而死了,又有人因飞机引擎太重而无法飞。同学们,如果你在进行试验时,同样遇到这么多障碍,你会怎样面对呢?

  2、学生讨论。(放弃,生命更重要,让别人去试验;坚持,科学要付出牺牲。不然,哪里会有伟大的飞行交通工具——飞机)

  3、师:是的,莱特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最后在1903年,发明了“飞行者一号”。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继续学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4——8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莱特兄弟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克服的?

  (2)画出描写世界第一架飞机的句子。

  (3)画出面写世界第一架飞机飞行的句子。

  (4)为什么这次飞行只飞了99秒,441米远,就说“飞行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2、指名反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惊奇地、兴奋地、赞叹地)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导读。

  2、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指名反馈。

  3、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梦想成真的事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 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看完资料后,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识记,重点强调浙字的读;蜒字的写法。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

  1、不了解的事物: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

  2、不理解的词、句: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十来栋房子

  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

  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

  三、汇报自学情况。

  (一)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陷。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1)船大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读有关句子)

  学生互相补充,各抒己见。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和经过。

  3、学生继续就这一部分进行朗读汇报,互相评论。

  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组句子的朗读。

  (1)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好了,船就慢慢移动。

  (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指出要重读的词语,以强调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点。

  4、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复述作者通过孔隙的特点。

  5、继续汇报另外两个景点的学习情况。

  6、以争当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将述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经过。

  四、学习其它部分

  1、本文作者除了写外洞、孔隙、内洞三个主要景点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呢?(途中见闻)

  2、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段内容,看看作者在途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学生汇报自学结束)重点理解和朗读以下句子: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精神。

  (2)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在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3)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而变换调子。

  通过对以上句子的理解和朗读,体会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愉快心情。

  3、播放录象,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随着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路线,领略了沿途的美景和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那么,你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游记的吗?(1、按游览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板书:

  16、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语文教案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情景随笔课《抢凳子》,对此我从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说课。

  一、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学习了人教版上册第五组初识鲁迅,课文中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这些描写不仅把人物写活,而且以小见大,蕴含哲理,把事情写清楚了。为把这些细节描写方法熟练地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我选用了《抢凳子》情景随笔课指导学生习作。

  二、说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节课就是在此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活动中观察,在情景中感悟,在交流中提高。活动是随笔化习作的载体,目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对于高年级习作的要求中,有这样的论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随笔化写作教学体系》中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要达到“真”、“情”、“趣”、“多”,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从活动入手,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的观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然后过渡到写具体活动过程,达到准确、流畅地进行细节描写,用上好词佳句,有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上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的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获得冠军的同学还有一份奖励。”,游戏和奖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到游戏中来。

  (二)活动准备。首先出示规则:在音乐声中,大家一齐围着凳子走,当音乐声突然停止时,每人奋力抢坐到凳子上,未能抢到凳子的人被淘汰,抢到凳子的人再组成新的一组,并减少一个凳子,再次游戏,直到最后。获胜的同学获得奖励。接着对全班25名学生进行分组:男生组、女生组、男女混合组,每组六人。一名学生自告奋勇负责管音乐的停放。最后学生将课桌凳靠边放,空出中间的场地,放上五个凳子,六名学生在凳子四周朝顺时针方向站好,一切准备就绪。

  (三)体验游戏。游戏前,我让同学们齐说习作六到:看到、听到、说到、想到(想象联想)做到、悟到。游戏中,我不时的悄悄提醒负责音乐的同学,要把时间控制的长短不一,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同时我又有意识地煽动抢凳子的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以期望生成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个同学不小心被另一个同学挤下凳子,摔倒在地上,引来观看的同学一片善意的笑声,我立刻喊停,对这个同学进行采访,让他说原因、谈心理感受,其他同学也发表自己对这一画面的看法。一组比赛结束后,冠军获得了奖品,一本阅读笔记本。然后我对获得冠军的同学进行采访,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有什么经验要表达等,我还请作为观众的学生说说游戏中最有趣的镜头和画面,也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他们的情况描述出来。这些都为下一步学生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四)师生同写。活动之后,我说不管比赛结果如何,刚才同学们都有出彩的表现。请动脑想一想,理一理思路,然后拿起笔,把印象深刻、情节难忘的地方赶快写出来,和大家分亨你的'精彩吧。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写,还要和同学们一起展示习作。写完的同学请到黑板前把自己的名字、习作的字数和名次写上,只写前六名。

  (五)展示评改。最先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先自己读一读,再改一改。30分钟后,让生生交流,评出小组中最好的。再全班交流。交流时,先让学生自愿主动展示,然后小组内最好的展示。展示后,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通过读评让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习作的水平。最后展示老师的习作,目的是用老师的作品实现榜样和引领作用。

  五、说教学得失:本节课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先调动孩子们想要游戏的兴趣,让学生“动心”,再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体验感悟、观察场景。从始至终,孩子们活动的热情始终高涨,再让学生“动笔”。使习作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写出自己的习作。

  我的说课完毕,欢迎大家指导。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新词语。

  3.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进一步练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穿插于说明间抒发情感的句子,在感受长城伟大中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的赞叹之情。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长城图片,问:这是什么?谈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

  2、你想进一步了解长城吗?板书:万里长城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观看课文配套录像,说说对长城有哪些新的了解。

  2、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长城的哪几个方面?

  3、按预习要求自学,进一步锻炼自学能力。--

  三.交流。

  1、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作业本》第1题。)

  2、形近字选字填空。

  御 卸 峦 恋

  防( ) 山( )

  四.指导分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课后练习第2题:按照“长城伟大、长城的特点、我们民族的骄傲”给课文分段。

  3、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思考课后第一题。巩固字词,鼓励探究。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快速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2、交流。

  二、研读重点段

  1、回顾读懂重点段的方法,复习第三单元训练重点。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这3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气魄雄伟 建筑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3、课文是怎样分别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呢?

  (1)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讨论理解并板书:

  像一条巨龙:崇山峻岭、起始点(鸭绿江、嘉峪关)蜿蜒曲折

  高而宽:宽5-8米,顶部可以并行五六匹马,高8-10米

  “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计策的形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朗读最后一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和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长城比作一条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上?

  (2)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

  然段具体介绍了哪三个时期的长城?试用一句话分别介绍不同时期的长城。(自己试说,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历史时期--为长城做了什么--长城在当时的作用

  战国时期--修筑长城--防御外敌侵略,对外贸易的商业大道

  秦 朝--连接长城

  明 朝--整修与扩建

  (3)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工程浩大和施工艰难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要采制……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4、质疑问难

  5、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怎样用摘录法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2)尝试概括段落大意。

  (3)集体交流。

  (4)方法,进一步掌握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如果要摘录几句话才能概括全段内容,要把这几句话成通顺连贯的句子。

  三、朗读课文

  1、录音范读

  2、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在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题(2)和第5题(2)。

  2、阅读与长城有关的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气魄雄伟 年代久远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结晶 骄傲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三段

  1、读第一、三段,思考:第一、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自由读,结合课后第四题,划出重点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集体交流。

  5、学习了这课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有什么感想?很多同学去运长城,当你登上长城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和背诵。

  三、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通过这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感受等)

  2、选择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听。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气魄雄伟

  长城伟大 建筑年代久远 结晶 骄傲

  工程浩大 施工艰难

  教学后记

  在学习体会长城的施工艰难时通过想象训练进行较好,它能让学生在深思和惊叹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先人非凡智慧的崇敬。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自主积累。

  3.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对故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学习课文]

  《我家有个大花园》是一篇选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大花园的景物以及在花园中的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萧红笔下的大花园是一个花草丰美、生命力旺盛的所在。从“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到“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写花园中的昆虫、树木自由洒脱,充满拙朴天成的诗情画意。“蝴蝶”“蜻蜓”“蚂蚱”“蜂子”“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大榆树”生机盎然。语言清新活泼,笔触所至,皆有灵气。清新明快的文字尽情抒写着大自然的神秘与美好。

  从“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到“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写我与祖父在花园中的趣事。栽花、拔草、下种、铲地,区分狗尾草与谷子,采花心、捉蚂蚱,浇水玩,信手拈来的童年趣事,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祖父慈祥可爱,孩子天真烂漫,道出了祖孙俩之间亲密深厚的感情。

  从“花开了”到“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写童年的无忧无虑。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儿童心灵的舒展。

  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文的感受和体会。体会作者融情于景,借景写情的表达方法。背诵并摘抄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妙词佳句。

  [词句积累]

  1.“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就先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这段话写出了榆树的生机。有风时,呼呼作响;下雨了,水汽升腾。榆树叶子的光泽好像沙滩上的蚌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榆树盎然的生机。

  2.“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借花、鸟、虫子的描写,表达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心境,这段文字完全以儿童的眼光来描写自然景物,语言不事雕琢,宛如白云出岫,风行水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再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2.把你勾画的句子抄写下来。

  1.读课文,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教师活动】

  1.谈谈你对作者萧红的了解。(教师简介作者)

  2.揭题导入。

  【学生活动】

  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对萧红的了解。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活动】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与大家一起研究吗?

  【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质疑,思考。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质疑、解疑。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中乐趣:

  【教师活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作者在大花园的生活有趣吗?结合文中的词句谈一谈。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1.默读思考,勾画批注。

  2.同桌讨论,交换看法。

  3.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感悟妙词佳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08-25

语文教案(经典)09-19

语文教案[合集]04-24

实用的语文教案08-27

语文教案[集合]11-26

语文教案(优秀)12-17

[通用]语文教案09-17

语文教案(优)09-28

【热】语文教案09-01